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山海关变局(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5:34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赵青文并摄

  山海关,明代万里长城东部的重要关隘,1381年,大将徐达选中设山海卫。2003年年底,山海关古城保护开发项目正式启动,目前4条大街的拆除整治工作已近尾声,1000多户居民已搬出城外,还要有大批住户即将外迁。这座古城和它的百姓正经历着几百年来最深刻的变动。

  “搬了吗?”

  8月28日,送走周末成群结队的游客,古城里静了下来。一条三四米宽的小巷里,开着空车的出租司机突然在路中间径直停下来,叫住路边光着脊梁溜达的哥们儿,探出头聊了几分钟。车前车后并没有响起刺耳的喇叭声。新修建的钟鼓楼下,几个拾破烂的汉子或坐或躺地散落在街面的废墟旁休息聊天。几个月前,差不多就是他们脚下的那片地方,家具店还没拆,左右商铺密密地排列着。家具店老板那两天正在搬家,他一边三块两块地同蹬三轮的讨价还价,一边把库存的梳妆台、五斗橱都摆出来,立起牌:“一件不留,甩甩甩”。

  自2003年年底古城开始改造,这样“搬迁甩卖”的广告就不稀罕了。更多的是那些“海绵迁电视台对面”、“吉祥药店迁至西三条”之类的大字,色彩鲜艳地被涂抹在街头巷尾。至于低价租房、空房转让、招搬家工人之类的小广告,更是贴满了城内每一处空墙壁。

  临街一处前店后屋的房子,玻璃已破裂的暗红色木门上写着“不准拆动,后面住人”的字样。在一些明朝古屋的墙外,古城改造工程指挥部用油漆整齐地喷上了“保留建筑,禁止破坏”的等线体字样,尺寸虽不大,却鲜红而正式。

  城里头字迹尺寸最大、书写最精良的,是政府在东西大街上张贴的关于古城保护改造的宣传标语,“再现古城历史风貌,打造世界旅游名城”,诸如此类。这些用于公众传播的文字信息,使城里的百姓能有迹可寻,估摸出他们与古城告别的时间表。

  在尚未开始搬迁的小巷,看见几位邻里站着当街说话,骑车经过的便会“吱”地一声停下来,伸着头问“要搬了吗,有信儿啦?”在已经搬迁的地方,曾经的街坊们见了面比以前更亲热,互相询问着搬家后的状况。在古城,“搬了吗?”、“搬哪儿啦?”成了当下最流行、最有人情味的问候语。

  西河家园

  入夜后的古城如同熟睡了一般。城里几乎一片漆黑,主街道上原来明亮的路灯在搬迁中已经被拆毁,只有几家沿街的小店中透出零星的暖色灯光。而南门外百米处,商厦周围仍然灯火通明。小广场上响着应季的流行音乐,老人们成群地坐在各处摇着蒲扇乘凉,蹬着滑轮的孩子们则见缝插针地在广场中间绕来绕去,不知疲倦地互相追逐。这是一座外迁之城。

  说到迁出,50多岁的杨大妈心里还是有点矛盾。杨大妈说,老城里地下排水不畅,道路坑洼不平,生活条件差,要说应该搬。但她有顾虑,她家4口人,住着30多平方米,要住楼房就得50多平方米的两居。原来烧蜂窝煤,住楼房要烧煤气,还要交这费那费的,又要花不少钱。城内老百姓近两万人,需要外迁约1万人。

  目前,已有1000多户居民离开了有几百年历史的古城,他们大多搬到了西关外的西河家园小区。西河家园是一片灰白色的楼群,专为安置外迁户而建。乍看上去,小区和大城市里的新楼盘并无不同,每户的窗下都安有置放空调的小水泥阁子,只是更宽大也更深些。但几乎没有人在其中安放空调机,倒是不少住户用金属条把这个空间包成小笼子。除了在里面挂花种草,主人们还堆放了从木料到大澡盆之类的杂物,满满当当的。区委的同志说,这种“晒台”是楼房建造者专门为老城住户设计的。

  西河家园一期旁,又有一幢幢住宅楼正拔地而起。那是西河家园二期,楼盖好后将会迎接更多走出城门的住户。

  金疙瘩

  这处房屋院落早已被拆除,碎砖石多已拉走。临街的部分被用新墙圈了起来,墙上围满了彩喷的老黑白照片,明清古宅、民国街市之类的景象历历在目。围墙内,荒草飞长,已经有一尺余高。一位大妈割了满满一盆野菜,端回去喂鸡。

  一个年轻人双手持着一米多高的金属探测器,像扫雷兵那样缓缓推进。听到探测器发出“呜呜”声,他便用锄头砸出坑来,趴在地上挖。他说,探测器可以探到80公分以内的金属,有时可以碰到铜器,但主要是铁器。他一边把头伸进坑里刨地,一边与后来的同伴开着玩笑,“是一块金疙瘩!”一位附近的居民说,他们能弄到不少废铁卖,过去的铁换钱多。搬迁以来,不少农民也纷纷进城来收废品,还顺便看看能不能收点值钱的玩意儿。

  在古城保护开发工程进行时,就有一批值钱的玩意儿先后出土面世。在莲花湖公园的改造中,出土了一尊明代的红衣大炮,被专家认为历史价值极高,现被收入第一关下的长城博物馆内。面世的石碑、石像、铁炮等,不仅仅值钱,还是山海关历史文化信息传承的重要载体。

  山海关的历史文化遗迹俯拾皆是,其中国家级、省级、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现存文化遗存53处。秦皇岛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大街绸布庄”,于保护改造工程启动后的2004年10月公布。其建筑风格中西合璧,店外石刻的“京津时式仪器便帽,泰西各国绒呢哔叽”等昔日广告,让所有路过的游人都会驻足观看。

  山海关古城最主要的街道就是南、北、东、西4条大街,是明清时期典型的商业街,最早的建筑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在长城保护专家董耀会看来,这里虽然街道狭窄,门脸陈旧,但其格局是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形成的,这恰恰能最真实地反映出古城的历史信息。

  按照古城保护开发的总体规划图,未来的山海关城内将会被重新划分为市井文化体验区、四合院商住区、历史文化展示区、休闲游憩区和东罗城大明城军事体验区。除要保护的一些古房屋外,城内多数建筑将重建,只留部分区域基本保持现状,供游人参观。

  

山海关变局(图)

  ▲8月25日,两位收废品者在钟鼓楼前的废墟上挖掘寻找金属物品。

  

山海关变局(图)

  ▲钟鼓楼前,已拆迁的地方长出一尺高的荒草。8月25日,还未搬走的大妈来此割草喂鸡。

  

山海关变局(图)

  ▲8月27日,大批游人在周末来到山海关内城。

  

山海关变局(图)

  ▲8月25日,行人经过南大街一座被整治的建筑。墙上涂抹的图画和符号,周围的居民没人能看懂。

  

山海关变局(图)

  ▲8月28日,几位小贩在未来建成的街景效果图前等待生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