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从“打工妹克隆李宇春”看娱乐渗透力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9:25 南方网
  检察日报网络版 陈一舟

  一位来自安徽、长相酷似李宇春的打工妹赵晨莉,目前在一家餐馆当主管,李宇春突然走红,小赵不知不觉中竟也成了公众人物,工作与生活都颇受影响,逃避了一阵后,她加盟南京克隆明星俱乐部。这些克隆明星,最高代言费甚至高达10万元。为了防止引起法律纠纷,俱乐部把所要克隆的明星名字换一个同音字,或者去掉一个偏旁,赵晨莉今后在俱乐部就称为李玉春。(《金陵晚报》8月28日)

  因为长相酷似目前当红的超女偶像李宇春,安徽这名打工妹的人生命运由此得到彻底改变。从起初的彷徨不安,到如今的公开加盟克隆明星俱乐部,毫无疑问,她正在一条由商家和市场铺设好的“娱乐”道路上迈步前行。显然,之所以受到社会的关注和商业的追捧,就是因为其天然具有的这张“明星脸”,这是她的资本,更是她从天而降的机遇。

  如果没有这样的“偶然”,她从社会底层通往上层,不但机会相对稀少,也要付出更大的努力。而如今,却几乎是“坐享其成”,献花和掌声,物质和金钱就摆在她可以看到的人生坐标上。笔者无意去对一位普通少女“小鸭变天鹅”的经历加以嘲讽,我想说的是,“长得像明星”成为一种人生机遇,是一个颇值得玩味的问题。

  不知曾几何时,社会上对于“克隆明星”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不但引发了明星模仿秀的火爆风潮,还由此催生了一种相关的娱乐性产业——从“克隆明星”的挖掘、中介和包装,很多商家展开了一条龙式的“服务”。常言道,有消费才会有市场,没有社会大众对于“克隆明星”的认同,根本不会出现“克隆明星”的火爆登场。虽然明星都是具有辐射性的名人效应的,但这种效应强大到足以使一个个与自身面貌相似的普通人瞬间成为“准明星”,就不能不让人怀疑,这种“名人效应”是正常的吗?

  时下当真是一个娱乐的年代。各种各样的娱乐形式一一粉墨登场,与明星相关的绯闻、丑闻和激情诱惑等充斥于我们的生活。凡是跟娱乐、与明星沾边的事物都是吸引公共眼球的“娱乐道具”,想来这才是“克隆明星”有市场舞台的根本。

  这是一种极不正常、值得警惕的“娱乐渗透力”。长此以往,社会在无休止的娱乐中失去的是理性和判断力。正如美国著名媒体文化研究者尼尔?波兹曼在他的书《娱乐至死》中所写:当一切公众活动都日渐以娱乐的方式出现,一切文化内容都心甘情愿地成为娱乐的附庸,而且毫无怨言,甚至无声无息,其结果是我们成了一个娱乐至死的物种。(编辑:张音)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