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仅靠市场手段调控经济恐难奏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9:42 南方日报

  财富时评

  郑春峰

  最近几个月,政府在宏观调控的问题上多经周折,亦可谓费尽思量。

  先是和应经济学界人士“不可过多施用行政手段”的呼声,采用了包括提高银行机构存款准备金率、提高存贷款利率在内的诸多纯经济手段调控过热的经济。然而,从几个月来的市场反应看,那些在西方市场经济条件下“一用就灵”的手段,却几乎个个反应迟钝。除了每次政策发布之始产生了一番震动外,在其后的日子里,快速的投资增幅依然故我,金融领域的流动性也是照旧“泛滥”。

  一个正在解决经济发展中出现的问题的大国,能否找到一个应对经济过热的完善解决之道?如果能够找到,那么,这个“道”究竟是单一的经济或行政手段,还是二者皆有之?综观时下对于经济形势的判断,笔者认为,基于经济杠杆为主的调控策略已经成形,但是,在这个政策布局中,该如何掺进行政因素、掺多少、以何种方式掺等等还值得进一步商榷。上月24日起,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人4天4严令,严厉督促各地方政府加强宏观调控,严厉批评地方官员阳奉阴违。在本月16日举行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温家宝总理更是严肃批评内蒙古新丰电厂,并训令内蒙古所有违规电站项目一律停止建设。

  不断吸引各界关注的源自官方最高层所释放出的“行政调控”信号还包括,由国家发改委不久前下达的一份文件要求各地在一个月内全面清理今年上半年总投资1亿元以上的新开工项目,并分别派出工作组到各地督促检查落实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

  如何对待“行政调控”,目前一些曾经十分活跃的行政管理界专家不断表达意见。香港的一位学者就表示,只有坚决以行政手段遏制地方权力对投资的作用,遏制地方投资冲动,督促地方政府回到理性投资的正途上,才是抓住关键,对症下药之举,宏观调控才可以真正取得成效。而北京的学者也有不少类似的观点。中央党校的一位教授认为,种种迹象表明,我国当前的宏观调控取向,已经从原有以市场手段为主,重新转变为行政手段和市场手段并举。

  在宏观调控问题上,为何要适当采用“行政调控”手段?

  众所周知,我国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财政分权下的地方政府间的竞争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长期以来,地方政府间的竞争主要是政治激励和经济激励决定的。不管是政治激励还是经济激励,最终都表现为地方政府唯GDP是瞻。换言之,地方政府的投资热内生于财政分权发展体制,而这一体制本身的弊端不可能通过市场手段的宏观调控就能从根本上解决。

  有学者认为,在没有找到针对现行体制的有效的制度安排以前,行政手段的宏观调控对解决这一体制的弊端不可或缺。

  然而,不管是采用行政手段还是市场手段,我们不能对宏观调控的最终效果寄予满分的期望。我们的国情决定了我们的调控之路充满曲折,从方法论上讲,我们的宏观调控还不能跟成熟的市场经济国家的宏观调控进行类比。依此而论,不同的组织方式需要不同的调控方式,因此,无论是学界还是官方,着实需要在此达成高度的共识,这对于能否突破和避免在行政和市场间继续徘徊,非常重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