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街头频发“迷药”抢劫案 《新快报》记者遭“迷劫”全然不觉;该报社派两路记者暗查“迷药”之源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9:49 大河网-大河报

  

广州街头频发“迷药”抢劫案 《新快报》记者遭“迷劫”全然不觉;该报社派两路记者暗查“迷药”之源

  

广州街头频发“迷药”抢劫案 《新快报》记者遭“迷劫”全然不觉;该报社派两路记者暗查“迷药”之源

  

广州街头频发“迷药”抢劫案 《新快报》记者遭“迷劫”全然不觉;该报社派两路记者暗查“迷药”之源

  

广州街头频发“迷药”抢劫案 《新快报》记者遭“迷劫”全然不觉;该报社派两路记者暗查“迷药”之源
核心提示

  在广州,有一种新型的犯罪手法在悄悄为害群众——不法分子利用“迷药”麻醉市民实施犯罪。两个多月来,当地媒体《新快报》有记者及亲属接连遭受“迷药”袭击:价值2200多元的手机竟在公共场合被离奇抢走;在公园带着孩子散步,婴儿竟差点被拐走……

  为了探寻“迷药”的真相,该报记者对所谓的“迷药”交易进行了暗访,此类不法分子作案的其中一环终于暴露无遗。

  现场一记者街头遭“迷劫”

  “如果不是亲身经历,我也许和许多人一样,不相信现实中真的存在能在极短时间内让你失去知觉、任人摆布的‘迷药’!”两个月前,《新快报》一名记者在广州市中心一公交车站遭遇了“迷药”抢劫,其挂在腰间价值2200多元的手机被抢,直到他上了公交车经司机和乘客一再提醒,该记者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而他对事发过程竟全无记忆。

  6月19日晚10时40分,遭抢记者完成一次采访后,独自一人走到位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某公交车站,准备乘坐269路公交车回家。此时,该记者的一位朋友打来电话,通话后,该记者便把新买的价值2200多元的手机放回腰间的手机套里。

  意外的事情随后发生了:约10时42分,一直站在该记者身旁的两名男子中的一名,在走到距该记者左侧不到半米处时,拿出一个瓶子模样的东西在其面前晃了两下,记者面前随之出现了一阵“雾”,记者闻到的味道不是很浓,还带点香。当时记者并未在意,依旧在站台上站着。

  “你的手机被抢了!”“你是不是‘撞邪’啊?”“我一直叫你,你都没反应,你的手机被人拿走了!”记者上了一辆269路公交车后,像梦游般隐约听到耳边不停地有人朝他大喊。

  此时,已在车上的记者清醒了过来,但大脑一片空白,只看到身旁两男一女在不停地推着自己的手臂和肩膀,他们均显得很焦急,并不停地大叫。该记者习惯性地摸摸腰间的手机,随即“哇”一声从司机后面的座位上跳起并大叫:“我的手机丢了!”

  公交车司机猛踩了一下刹车,对着记者大叫:“你怎么搞的,别人在上车前就一直冲你喊到现在,你都没反应,还以为你睡着了呢!”

  此时,车上一位好心的中年妇女把几分钟前发生的一幕告诉了记者:“你的手机是在上车前被身旁的中年男子从腰间拿走的。我当时还很奇怪,他是掀起你挎在胸前的包后,再用力打开手机套,费了不少劲才把手机取走的,你怎么一点反应都没有?”

  这位妇女还说,偷手机的事发生在该记者上车前约半分钟,“当时看到那个拿你手机的男人离开后,我还一个劲地推你手臂想提醒你,但你一点反应都没有,依旧跟着我上车!”另一女乘客说:“我们当时还以为你装傻或者是害怕呢。”

  更奇怪的是,时至今日,该记者对于当时自己是如何上车、如何坐在座位上的都无法想起,更不知道竟然还有这么多人在上车后对着自己又推又叫。事后该记者曾报警,目前还在进一步侦查中。

  现场二施“迷药”欲拐婴儿

  8月16日,《新快报》一名女记者的小姑子及其母亲带该记者9个月大的女儿在市内某公园散步时,怀疑遭遇不法分子暗施“迷药”,婴儿险些被拐。

  当天上午8时左右,该记者的小姑(小王)和母亲带着其女儿到家附近的某公园散步。在公园逛了一圈后,孩子的奶奶到公园北门对面的菜市场买菜,小王则把孩子推到公园北门附近等候。

  就在这时,一名约20岁的女子径直朝小王走来,连夸孩子“可爱”。小王见这女子长得挺清秀,又喜欢孩子,就和对方一问一答聊了起来。过了一会儿,该女子拿出一份报纸递给小王:“看不看报纸?今天的新闻挺有意思的。”小王没接报纸,却突然觉得犯困,一个哈欠接一个哈欠地打起来,顿觉全身无力。同时,一股异香从该女子身上飘了过来。

  据小王事后讲述,因她较留意报纸上有关“迷药”抢劫的报道,当时便明白自己遭遇不法分子了,马上从车里拿出孩子的奶瓶,扭开后猛灌了几口水。又挣扎着推着婴儿车走到北门检票口,才重重地吐了一口气。

  当时检票口人来人往,小王虽然胸口堵得慌,一时间说不出话来,但心里稍感安定。她回头看,那名女子仍在那儿坐着,并没有追上来。几分钟后,孩子的奶奶买菜回来,小王和母亲急忙把孩子推走。她们推着孩子绕着公园慢慢地走了一大圈,小王才觉得头晕犯困的症状减轻了好些。

  据小王分析,她怀疑该女子试图用“迷药”将其迷晕,再趁机将孩子抱走。

  调查一“迷药”网上公开叫卖

  现实生活中真有“迷药”吗?记者调查发现,声称绝对有效的“迷药”居然在网上大卖,而且还很“专业”地分成“拍肩型”、“喷雾型”等不同类别,叫价数百元。

  “迷药”网上买卖活跃

  记者在网上经过搜索,一下子就搜出数百条网页记录,其中五六十条的内容是公开宣传或直接销售“迷药”。在这些线索当中,记者发现有十几个专门销售“迷药”的“网上商城”,这些网页不仅给“迷药”配上了实物图片,还配上了详尽的“商品说明”和“商品价格”,其中一家“网上商城”的网页显示,其“迷药”已经成功销售了66次。

  记者还发现,不少论坛留言板乃至个人博客留言板也成为“迷药”的销售平台。这些留言板多数只是简单介绍一下“迷药”,然后留下QQ号码作为联系方式。其中,某个个人博客留言板上,居然有500多页的留言都是“迷药代理商们”的QQ号码。记者粗略计算了一下,该网页上留下了100多个“迷药代理商”的QQ号码,其中不少自称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专门“代理商”。记者在诸多“迷药”销售网页上看到,这些“迷药”按照使用方式大体上被分为三类:“拍肩型”、“喷雾型”和“挥发型”。顾名思义,一拍、一喷,人就晕。

  这三类“迷药”中,又以前两种最为常见。记者看到,虽然各种“迷药”销售网页公开叫卖的产品不完全一样,但是几乎所有的“迷药”销售网页上,前两种“迷药”在产品名单中都“榜上有名”,并且销售次数的排行一直在所有“迷药”种类中名列前茅,无疑是最为热卖的两种“迷药”。

  网上“迷药”销售的规格多数是以瓶和袋来计量,每种“迷药”都是明码标价。据记者粗略统计,根据“迷药”的种类不同,“迷药”的价格也不同,价格最高的要数“拍肩型迷药”,每袋600元~800元;喷雾型迷药和挥发型迷药每瓶500元~600元。

  网上兜售声称供人防身

  记者按其中一网页上提供的QQ号联系上一个网名叫“麻醉乙醚”的人,他一上来就直接问记者要什么,然后又发过来一个产品说明,上面写的功效很吓人:

  “喷雾型迷药,580元,产品说明:喷雾型迷药高压气体,无色无味,在面部一喷起效,迷魂时间为两个小时,可连续入药延长迷魂时间。喷后产生幻觉,抑制大脑皮层和神经中枢,失去记忆,失去思想,听人使唤,问什么说什么,产生一种忘我的幻觉。主要用于防身,不到10秒即可,两个小时后自醒。备有解药。”

  “麻醉乙醚”称,“迷药”的主要成分是由医用乙醚和进口特种迷幻药剂等多种药物合制而成。“麻醉乙醚”自述已经卖这种药两年了,有很多回头客,保证货物“绝对是正品”。

  他还坦言其货品货源来自香港。记者问能否发个图过来看一下,他就发了一张样品图过来,图上是一个酷似鞋油瓶的蓝色罐子,罐子上还能看见一个触发的按手。

  面对记者“迷药”邮寄能否通过邮局检查的质疑,此人声称他是通过民间快递公司寄送。最后,他给记者留下一个用户名为“田长征”的银行账号,并留给记者一个手机号,随后下线。

  记者发现,涉及交钱和取货的方式,不少网页上都明确标明:快递交货,有的还承诺可以收货后再付款。

  调查二记者亲历“迷药”交易

  网上交易这么活跃,市面上能不能买到?如果有,不法分子是通过什么途径搞到这种药的?8月23日,记者多方寻找,终在知情人士指引下与“迷药”贩子接上了头。

  当日14时40分,自称姓邓的男性药贩带着记者一行3人,乘坐一辆的士来到一条小巷前停下。邓某在付完车费后,径直带记者往巷里走。

  “药是要当场配的,要什么就配什么。”邓说。

  “看看1000元那种喷雾式的‘迷药’。”记者道。

  很快,邓某把记者带到了一出租屋顶楼(五楼)的一个房间。甫一开门,一股浓烈的药味扑面而来。这是一个不到10平方米的单间,房内设施简陋,一张木板床,一个小柜。

  只见邓某熟练地从小柜及床底下分别拿出数包药样的纸包装,然后从床席下取出一包黑色粉末状物质,边取药边说:“配方是独有的!”说完,他拿着几大包药进了一旁的一个铁门。记者欲跟着进去时,却被他挤在门外。

  约3分钟后,邓某从里面走出来,手中多了一个矿泉水瓶:“你要的‘迷药’好了!“

  推销:施药3秒钟迷魂

  “这药真那么厉害?”记者把玩着这瓶黑色的液体故意表露出怀疑。“只要喷在人的脸上,3秒钟就会让人说不出话、眼睛看不到,同时失去记忆。”邓某很自信,“很多人来买时都是亲自试验后才给钱的。”

  “我们担心安全,如果你把我们迷倒了怎么办?”记者问道。

  “你放一万个心,即使没有解药,被喷药的人在昏迷两小时后都会自然醒,而且不会留下任何后遗症。”邓某说,“如果会死人的话,我早就被抓去枪毙一万次了。”

  邓某还很“专业”地告诉记者,这药从医学角度来说,就是控制人的神经,不会对人的生理机能产生任何不良影响,“而且是做过很多试验后,才有了这神奇配方的”。

  随后,邓一再劝说记者在那出租屋中做“真人试验”,当场演示“迷药”的“神奇”。

  试药:记者差点被迷倒

  考虑到安全问题,“迷药”的试验最终在小巷对面的某酒店626客房(记者选址)中进行。

  “还是用老鼠做试验吧。”记者把事先备的两只重700多克的大白鼠放在了地板上。

  很快,邓某从包中取出那瓶“迷药”,打开瓶盖。不到1秒钟,一股刺鼻的药味立刻弥漫整间房!

  为防万一,记者立刻跑到洗手间弄了两条湿毛巾蒙住鼻和嘴,并用冷水洗了几遍脸,可惜还是迟了。一位来不及蒙鼻的同事在闻了刺激性的气味后,当即说不出话来。

  “不要紧,3分钟后他就好了。”见到有人不能说话,邓某说。果然,3分钟后,当场被迷魂的记者恢复了正常。

  15时05分,626房间中,刺鼻的气味依然浓烈,记者3人都快窒息了,但邓某却一点事都没有。“我闻多了,如果不是洒在我脸上,是不可能使我有反应的。”邓说。

  随后,邓某熟练地先用一个装眼药水的小瓶吸了点黑色的“迷药”,然后朝着网袋里其中一只大白鼠脸部喷去。受到袭击,大白鼠拼命地跳动起来,挣扎着到处乱冲乱撞。

  邓某将大白鼠拿到了面前,又轻轻喷了一下,大白鼠就不再挣扎了——全身颤抖,绿绿的双眼开始无神,很快就双眼紧闭瘫在地板上,身上白毛也有多处竖起,1分钟后它断气了。

  成交:买“迷药”送“解药”

  “喷在人身上,没有解药的话要两个小时后才能醒过来。不会死人的,如果出人命的话,我们都不要做生意了,公安会抓我。”邓某说。

  随后,邓某向记者讲述了使用“迷药”的方法。然后,他将包括“3片去痛片、6片维生素C片、5克冰片及5克高锰酸钾”的“解药”送到记者手中,并一再交代“如果自己人不慎迷了,就把这解药放在半盘水中溶化后,将他的头部用这水清洗一下就行了,5分钟一定醒”。

  最后,在记者再三讨价还价后,邓某以900元的价格,将手中已配好的“迷药”和“解药”交给了记者,转身就走了。

  目前,记者已经向广州市白云区公安分局报案,并提交了“迷药”样本和贩子的相关信息。Y

  文图均据《新快报》

  图①:邓某取出少量“迷药”图②:白鼠被施“迷药”后断气图③:记者买的“迷药”

  图④:网上的“迷药”样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