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市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9:53 贵州都市报

  我蜗居的这个中等城市,上演过堪与《茶花女》、《叶甫根尼·奥涅金》、《费加罗的婚礼》比肩的阿塞拜疆歌剧《货郎与小姐》,剧中那个叫阿斯克尔的货郎,反复咏唱“卖布———卖布嘞,卖布———卖布嘞”的咏叹调,几乎贯穿全剧,一度广为传唱,不绝于耳。是卖布的市声,把货郎与小姐的心连接起来,把剧中出场的8个男女也惟妙地组合了。

  英国作家约瑟夫·阿狄生写过一篇有名的《伦敦的叫卖声》,这只不过是一篇短短

的随笔,漫画伦敦的种种挥之不去的叫卖:比如卖报、卖牛奶、卖火柴的吆喝、野调,有人称它为“鸟喧华枝”,说这市声比云雀、夜莺连同田野、树林里的天籁加在一起还要动听。

  我们的《诗经》呢,则咏唱:“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卫风·氓》)抱布贸丝,是商品交换的发轫。布,古代的一种货币;贸者,买卖也。带了钱,来买丝。也可称为一种叫卖。到了明朝,洪楩的《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瑞仙亭》,则云:“今羞无语自沉吟,咫尺相思万里心。抱布贸丝君亦误,知音尽付七弦琴。”

  可见,站在市井美学的文化立场来看,物质也是外在的,精神却是内在的,这种种的叫卖声音幽神自得,满盈诗性。

  《伦敦的叫卖声》,用一位狂想客的来信,也说出了另一种声音。狂想客说,卖牛奶的人所采用的音调一般都在E调LA以上,声音又特别尖细,听起来碜得我牙痒痒。卖火柴的小贩,声音很大,货色可怜。而卖报的风风火火,跟闹了火灾似的。因此,他提出此类发声器先要经过检验,测定它对女皇陛下忠实臣民的耳鼓究竟产生何种影响,逐一批准。这当然有戏言成分了,却也引人联想。

  而今,不论你身处何地,你能不被形形色色、起起伏伏、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的叫卖声包围吗?导师说了,在市场上,叫卖越厉害的,越是要把烂货卖出去。

  上个世纪的30年代,乡下人沈从文在北京写了篇《文学者的态度》,针对文坛的吃喝玩票、商业竞卖、哄骗读者之类现状有感而发,结果引起上海杜衡一类人的不满,形成“京派”、“海派”之争。鲁迅也介入进来,鲁迅说,“京派”是官的帮闲,“海派”是商的帮忙。其实,沈从文之言,于今看来,小菜一碟矣。善穿透恶,恶拥抱善,双方都凄婉。这种二律背反,这种荒诞感,是人类一种深刻的感受。道理,不全在正题中,也不全在反题中,而是在合题中。你不认这账,你排斥叫卖,你厌恶嗡嗡嘤嘤,也未必理性,而且,又有何用呢?

  被我们称为超市的场所,在台湾多称卖场,这自然有细微差别。其实卖场于我们似乎有广泛的贴切。只要大家都有一条底线就好。作者:卢惠龙来源:金黔在线—贵州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