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我国在世界上首获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新株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09:57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30日电(记者姚润丰)我国科学家在世界上首次获得转基因抗黄萎病棉花新株系。从而使棉花“癌症”有望得到根治。

  中国农业大学植物病理系齐俊生博士课题组,在导师李怀方教授的指导下,经过6年的努力,从“海岛棉”中分离、克隆出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抗黄萎病基因“At7”,并导入到“陆地棉”,从而培育出高抗黄萎病的新株系。

  该课题组是利用棉花黄萎病菌强致病力落叶型“V991”菌系的毒素诱导高抗黄萎病的“海岛棉”品种,再通过多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获得10个与抗黄萎病密切相关的基因片段,其中一个片断克隆出了全序列基因,将其命名为“At7”,然后将该基因导入了棉花。

  齐俊生说,他们是用约9万粒转基因棉花种子,在强致病力菌系的高压条件下,筛选出11株高抗黄萎病单株的。这些抗病株,2005年至今通过南繁北育,获得了大量转基因第三代种子。今年,课题组又以超出正常剂量100倍的黄萎菌用于苗期接种,将棉苗带菌移栽到多年种植的黄萎病害严重的棉田,终于获取理想的抗黄萎病效果。该成果已经通过专家鉴定。

  29日在山东省惠民县的“转基因棉花抗黄萎病研究成果现场观摩会”上,抗病育种专家马存研究员介绍,在栽培的“陆地棉”、“亚洲棉”及“海岛棉”三大棉种中,“海岛棉”具有高抗黄萎病的基因。采用从“海岛棉”中分离、克隆出高抗黄萎病又高产的基因导入“陆地棉”,最终培育抗病、丰产的新品种,是解决棉花抗黄萎病的有效途径。

  有棉花“癌症”之称的黄萎病,是比虫害还要难治的重要病害。其病菌可以长时间在土壤中存活并在植物茎秆的“维管束”里由下向上传导,如同癌细胞在人的血管里扩散一样,用化学防治难以奏效。(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