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每人都有一段故事 走近俄爆炸市场中的华商(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0:13 中国新闻网

  

每人都有一段故事走近俄爆炸市场中的华商(图)

  邻近爆炸地点的中国鞋区恢复了平静

  

每人都有一段故事走近俄爆炸市场中的华商(图)

  福建小伙子黄伟峰

  月营业利润千万美元 人均住处不到两平米

  他们从来没有休息日,顾不上吃早饭就出工,业余生活几乎一片空白

  几天前,莫斯科切尔基佐夫集装箱市场发生爆炸,造成包括7名中国人在内的55人受伤,另外11人死亡。这个市场内有大量的中国商人,他们每个人背后都有一段艰难的生存故事。

  爆炸次日恢复营业 中国商户恐惧加重

  8月22日,就在莫斯科大市场爆炸案发生的第二天,市场内大部分区域都恢复了正常营业,只有爆炸发生地ACT新鞋一区被白色塑料布严严实实挡着,警察和保安不错眼珠地把守着,不相干人员很难靠近一步。记者试图摸到跟前看看情况,当举起相机想拍几张照片时,被警察严厉禁止。从表面看上去,爆炸似乎对商户没有太多的影响,他们依然像往常一样营业着,顾客也没有因为爆炸案而减少。

  8月25日,发生爆炸的ACT新鞋一区也恢复了正常营业,但局部地区依然被锁着,当记者于当天上午来到ACT新鞋一区的时候,看到锁着的地方已经没有了警察,只有几个保安在周边巡逻,但仍不允许不相干人员靠近,在爆炸后的第四天,人们对此事的议论似乎少了许多。

  就爆炸后人们的心态,记者走访了正在ACT新鞋一区经营的商户,一位来自吉林的曲先生告诉记者:在莫斯科生活本来压力就很大,安全和保障系数很小,这一爆炸,人们的恐惧心理更加严重,回家的念头也更强了,但回到家里经济状况又不太好。他很无奈地说是在用生命换取一些生存费用,活得很累,因为他家里有三个孩子,最大的才14岁。

  中国商户占一半 大多打拼十余年

  切尔基佐夫市场始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建成初期,中国人仅有几十人,随着中俄两国经贸往来,不到十年的时间就发展到近4万华人。如今该市场是世界上最大的集装箱市场之一。商户的日营业收入高达百万美元。因为是经营宝地,其商铺的租金也比莫斯科市最繁华街道上的铺面要贵1.5倍。市场内一个摊位每月的费用约为4000-6000美元,一个集装箱的仓库月租金高达1000美元。该市场由太阳区,ACT区,中亚人区三大区域组成,这里的商户来自世界各地,有近8万人。

  亚洲商人是切尔基佐夫市场的中坚力量,其中尤以来自中国、越南、阿塞拜疆的居多。不过,他们多划区而治,井水不犯河水。譬如说,这一边100个铺面是中国商户,接下来50个可能全都是越南人的。同一个电梯也常常通向不同的世界:左手边是挂着“北京烤鸭”招牌的中式餐厅,而右手边却是风格迥异的阿塞拜疆餐馆。中国商人的精明能干在当地颇为闻名,这里的中国商铺超过3000家,月营业利润高达1500万美元。经营品种之繁多,小到装饰品,大到家具,每天的客流量高峰期可达12万人之多。

  该市场的秩序井然,各国商户间都保持着一种友好的竞争状态。这里的中国商户主要以经营服装,鞋帽及工艺品为主,他们大多来自于国内偏僻的农村,主要以福建人、浙江人、东北人居多。80%的商品来自于国内,主要是中低档商品。整个市场以批发为主,客户主要来自莫斯科周边地区及俄罗斯的加盟国,这儿的商品以低价为主,只要款式新颖、价格低廉就会取得好的效益。

  在采访当中,记者认识了一位来自黑龙江省明水县偏僻山村的商户付国臣,他深有感触地向记者讲述了他的故事。

  在2005年,他一人来到莫斯科,刚来时对一切都很茫然,但他很快就调整好心态,找到了一份工作,给一个绥芬河经营鞋的张老板打工。在这一年的打工日子里,他掌握了不少经商经验,俄语水平也有所提高。一年后,经济有所好转,他便把老婆从老家带到莫斯科,两人一起开始了练摊生涯。他告诉记者,莫斯科的生存压力真的很大,但他的家乡很贫困,在莫斯科虽然苦些,经济收入还不错。这不,不到一年的时间,他净挣了10多万人民币。

  8人住15平米房间 业余生活一片空白

  切尔基佐夫市场中的中国人聚集区其实就是一个封闭的微型“中国城”。这里的生活设施很齐全,有中国人经营的理发店,也有地道的中餐馆。忙碌了一天之后,个别的中国商户会买几张国内的DVD碟看,也有人会去卡拉OK高歌一曲,以此消解思乡之情。但中国商户的业余生活仅限于此,他们的精神整天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生活大多很枯燥。他们没有星期几的概念,没有休息日,即使在国内过除夕的时候,他们依然在市场里工作着。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只会说几句用于讨价还价的俄语,主要通过当地华文报纸了解外界信息。朋友之间也很少往来,走在街上,兜里不敢装太多钱,因为一不小心就会落入警察的腰包。

  在莫斯科的中国商户几乎没有几个人能吃上早饭的,莫斯科的冬季白天很短,所有的商户都是踏着厚厚的积雪在天蒙蒙亮的时候走进市场,又在晚上天黑了后走出市场。当晚上回到家里,只要身体一碰床,就会睡着。说是家,其实他们住的条件很苦,一间不到15平方米的房子,居然住8个人。

  辽宁女子卖报7年 资助国内仨贫困生

  中国人在这个市场里经历了很多艰辛,但他们中也有很多获得了成功,其中一个来自辽宁的卖报女就是一个例子。10年前,她带上家中仅有的3万元人民币,随丈夫来到莫斯科,刚到时找不到工作,只好在家待着,夫妻俩当时就靠丈夫在中餐馆里当厨师赚的500美元(500美元在莫斯科仅够两个人的正常开销)生活。

  到莫斯科后的第三个月,她找到一份在切尔基佐夫市场卖华文报纸的工作,这一干就是7年,7年里她不知走了多少路,两三个月就磨坏一双鞋,夏天顶着烈日在市场上吆喝着报纸,冬天顶着刺骨的寒风行走在市场中。经过近十年的艰辛打拼,她已经稳稳地生存在莫斯科这块土地上。两年前,她在莫斯科有了自己的公司,每年的收入都有一个新的突破。她告诉记者,她的儿子就是在莫斯科出生的,今年已经9岁了,在国内和奶奶一起生活,她非常想念他们,她还资助了国内的三个贫困学生。

  福建小伙冒着浓烟救人

  切尔基佐夫市场发生爆炸后不到10分钟,我就赶到了现场。当时,所有在此经营的商户纷纷逃离现场,秩序十分混乱,整个市场在事件发生后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封锁起来,各国记者在不同时间赶到。此后的几天内,我多次来到这个大市场进行采访,看着中国商户从爆炸阴影中走出来。几天的采访中,一个感人的故事令我至今难忘。

  莫斯科是个很现实的地方,无论做什么都以金钱为筹码,中国人的许多优良传统美德都在集装箱市场的讨价还价声中消失了。但是有这样一个人,将个人的生命安全于不顾,救死扶伤,他就是福建小伙子黄伟峰。在爆炸发生后,呛人的浓烟还没有散尽的时候,在人们都忙着拿钱,逃命的时候,他勇敢地来到爆炸现场,与许多善良的人们一道,救起那些受伤的人。

  除了被黄伟峰的故事深深打动外,几天的采访中,我感受到了中国同胞的艰辛和无奈。尽管他们大多数人都赚到了一些钱,但他们也失去了与亲人团聚的幸福感。 生活上的困难是能克服的,但莫斯科一些不健全的法律使所有中国人深感头疼。当地华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警察查你没商量”,正当我要收笔的时候,我的手机响了,一个姓王的好朋友又被警察关进了铁笼子。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结束,我并不清楚,但我想,随着中俄两国关系的不断发展,一切都会好起来。(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作者:高伟 任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