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关注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0日14:05 金豹网-锦州晚报

  如今各高校已经陆续开学了,扶助贫困学生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话题。记者采访了几位曾经靠助学贷款和助学金完成学业的学生,他们吐露了大学生活中内心的困扰。

  据资料显示,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中,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学生占总数的60%,贫困生占20%-30%,其中5%-6%是特困生。

  月生活费不足200元的大学生可视为贫困生,不足100元的为特困生,按照高校伙食的一般标准计算,每名大学生每月的基本生活费(包括其他消费)在300元-700元,按每年在校10个月计算,四年就是1.2万-1.8万元。再加上每年5000元左右的学杂费,700元-1200元的住宿费,一名大学生要花费4万元左右才能完成学业。

  这种经济上的压力,给受助的大学生带来意想不到的心理负担。记者发现,这种心理负担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缓解,将产生易于被人忽略的心理问题。

  心事一:沉重的心理压力

  公办大学大一新生入学后,学生可根据国家助学金的申请条件,向所在学校递交《国家助学金申请表》,经审核获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补助标准为每人每月150元,每年按10个月发放。

  小李就是靠着国家助学金才读完大学的,虽然现在已经毕业了,可回忆起这四年的生活,表情还是很不自然,他特别害怕“贫困生"这几个字,他说:“其实这就已经在用异样的眼光来看我们了,好像就是应该感恩戴德地活着。我的每一分钱都精确地分配到了每一天,我总是吃最便宜的饭菜,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每次考试都争取得第一,可是即使这样,在我生日给自己买了两个煮鸡蛋和一碗葱花面的时候,听到有人说‘吃得不错嘛’,我还能解释什么呢?"

  心事二:难处的同学关系

  敏的爸爸是名盲人按摩师,也是家里惟一的经济支柱。十几岁的敏就接过了生活的担子,每天去捡饮料瓶贴补家用,妈妈不想让敏上学,觉得女孩子最好的归宿是找个好婆家,可是敏和村里的其他女孩不同。

  敏上的是自考大专,这样就可以一边工作一边学习。后来又考了专升本,才算真正走进校园。因此,敏的舍友在很多方面看不惯敏,比如她太孤僻,什么心事也不和舍友讲;比如她太小气,她从不请客,舍友借钱忘还哪怕是几毛钱她也会要;比如她太“奸诈”,明明成绩就很好,可是从来不给同学讲题……在舍友眼里,敏就是这样一个俗气的女生,所以她们一致决定:冷淡敏。

  心事三:说不清楚的未来

  全家以卖豆腐为生的桂英是一个要强的女生,5年前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某政法大学。由于家境贫困,由乡政府出面贷款才解决了学费问题,为了她上大学,妹妹自愿放弃了读高中,这让桂英心里有说不出的内疚。在大学四年里,桂英只是在过年的时候回趟家,她几乎没有任何课余活动,每天都在教室、图书馆看书。经过桂英的努力,终于拿到了本科学历,可是在大学生已经不再具备强有力竞争优势的今天,用人单位挑选毕业生的时候,看成绩更挑素质,要的是全面发展的“多才生”,而家境贫困的桂英在这方面根本不占优势,她对网络一无所知,甚至连最基础的打字都不会,无论生活视野、形象、气质还有最重要的自信心和自我推荐能力都有一定差距,先后找了几个工作也都是有始无终,看着其他同学各自找到了理想的工作,桂英无奈回到乡政府,用每月很少的薪水来偿还乡政府的贷款。

  接受记者采访时,桂英在乡政府工作已经一年了,她乐观地告诉记者,在这里她学到了很多东西,她在这段时间里努力地提高各方面的能力,而且没有放弃所学的专业,还经常帮助乡里的企业解决一些法律问题,在桂英的笑容里,能看出她的未来不再渺茫。

  据了解,很多经济困难的同学学习刻苦,目标明确,但是性格内向,普遍存在着同学关系紧张、自卑、心理抑郁等问题,在校园中较为沉默,对社会上流行时尚不敢涉足体验。然而要怎么改变这样的现状呢?带着这些同学们的心事,记者采访了一高校心理咨询师刘女士。

  刘女士对怀有各样心事的大学生说了这样的话:“面对暂时的困难,首先要从思想上摆脱这种自设的心理障碍,勇敢地接受现实,视困难为一种对自己的磨练。换个角度去看问题,而不是去遮掩现状,不要怕被讥笑,怕被别人拒绝,怕被别人看不起,于是连自己也看不起自己了。要避免对自己评价过低或过高,影响心理平衡。人是群居动物,需要借助别人来认识和发展自己,如果长期生活在自我封闭的环境里,没有机会向外释放身心成长中的能量和情感,也没有机会接受外来的冲击和考验,自然就会变得孤僻、失落、空虚,从而产生消极情绪,因此要学习与别人主动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在活动中展现自己,把自己融入到周围的大环境中去。"

  一个健康乐观的人生观和一个开放的心态对他们来说比物质更重要。一个好的心理素质才是处理一切困难的根本。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