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救助站劝市民慎施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2:09 重庆晚报

  本报讯在过去10个月时间里,市救助站对1000多名乞丐调查时发现,八成以上是职业乞丐,其中相当部分乞丐的月收入超过工薪族,最高的超过万元。为此,市救助站劝告市民:收紧钱袋,不要轻易向街头乞讨者施舍钱财。

  市救助站昨日公布了历时10个月的调查结果———八成以上乞讨人员不愿接受救助,其乞讨的原因并不是家庭贫困,而是将乞讨看作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

  调查显示,我市主城区的广场、步行街、商业繁华地段、餐饮集中地等区域,职业乞讨、操控乞讨、“全家人”乞讨的现象较严重。乞讨者每天最多可乞讨300至400元,是普通工人一天收入的六七倍,月收入超过白领。其中八成以上已成职业乞丐,并拒绝救助。

  对此,市救助站劝告市民慎施舍。谭钦建说,救助站的救助对象有四类:自身无力解决食宿;无亲友投靠;不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或农村五保供养;正在城市流浪乞讨度日的人员。他认为,有困难就应当到救助机构来,而不是上街行乞。一些收入超过白领的假乞丐混杂在乞讨人员中,让人真假难辨。如果市民不给这些人施舍,职业乞丐也只有改行了。

  谭说,如果市民难以辨别乞丐的真假,可指点其到救助站,或直接拨打救助热线86831353,尽量不要施舍钱财。

  专家观点:

  社科院专家质疑“劝告”

  乞讨也是个人自由

  对于救助站的劝告,市社科院哲学研究所所长胡波提出质疑。

  他认为,乞丐的产生具有深远的历史背景和复杂的社会原因,除了贫困、天灾人祸、差别与不平等外,还有文化的张力及隐情。同时,乞讨应属于个人自由。只要不是强行要钱要饭,没有偷骗抢,正常行乞是个人自由和选择。现行法律并没有禁止公民选择沿街乞讨的生活方式,因此公民有权利选择这种生存方式,不能强制其进入救助站。

  “此外,乐善好施一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如果在街头遇到流浪乞讨者,全民皆不施舍的社会似乎太冷冰冰了吧!”胡波说,万一遇到真正的落难者,你忍心见死不救吗?

  市民声音:

  遇到街头行乞者,你会施舍钱财吗?昨日,记者随机在街上采访了15名路人,其中8位市民表示会选择性地施舍,5位市民表示不会施舍,2位遇即施舍。

  市民谢女士:在街头遇到乞讨者,我不会给钱,宁愿把钱捐到慈善会,帮助那些真正困难的人。街头行乞影响城市形象。

  市民陈先生:我会选择性地施舍,街头有一些靠拉二胡或唱歌的盲人,这样的人我会给,但那种四肢健全的人我坚决不会给。

  市民张女士:我一般都会给,看着他们跪在路边觉得很可怜,会于心不忍。或许其中有一些是骗子,但也有真正困难的人,还是宁愿错给,不愿错过。

  记者 李珩网络编辑:甘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