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不去“长征”非好汉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5:25 浙江日报

  “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今天,在桐庐县莪山畲族乡新丰民族村一处普通的民居里,姜明和我们聊起登上六盘山顶时的情景。讲到激动处,他情不自禁地背诵起毛主席的著名诗词《清平乐·六盘山》。

  “听说你们正在开展‘永恒的长征创意实践大赛’,我们父女俩的活动也算一个创意实践吧!”姜明笑着说。

  42岁的姜明在镇上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地处交通要道,生意很是红火。今年7月,他做了一件惊人的举动:带着女儿,骑上摩托车,行程上万公里,从桐庐直到拉萨,沿途经过云岭、六盘山、会师桥等地,以这种独特的方式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

  年初的时候,姜明就开始筹划7月的远行,并把计划告诉了女儿雷澄。正在上高一的女儿是理科生,成绩也不错,很喜欢历史,总是希望能亲身前往一些红色圣地,追寻红色记忆。因此,父亲一说出打算,雷澄就高兴得不得了,兴致勃勃地和父亲研究起出发日期和行进路线。

  7月6日凌晨,父女俩跨上专门为本次“远征”准备的摩托车,伴着第一缕阳光,西行出千秋关,过云岭,穿江淮,越中原,直奔六盘山。

  7月9日,姜明父女俩登上六盘山顶。“站在红军纪念馆门前,望着巍峨雄伟的六盘山,心中涌起一股豪迈之气。”

  当天,他们又赶到了甘肃会宁。1936年10月,红军一、二、四方面军胜利会师,终于取得了红军长征的胜利。站在纪念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会师桥”上,姜明父女热泪盈眶。“历史不能忘记,无数先烈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他们的精神要代代相传,永志不忘。”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到了会宁,父女俩的红色之旅才刚刚开始,更艰苦的行程还在后面。

  7月17日,当他们的摩托车进入昆仑山脉,准备穿越可可西里无人区的时候,动力突然不足,不到平时的三分之一。在无人区,这种情况非常危险。“在高原地区,氧气稀缺,汽油在燃烧室里不能正常燃烧。”姜明下车调整了进气阀门,增大燃烧室进气量,车子慢慢地跑起来了。

  晚上9时40分,父女俩终于穿过无人区,来到长江源头沱沱河大桥,住进了一位藏民家中。疲惫不堪的女儿很快进入了梦乡,可姜明却觉得心跳特别厉害。寂静的高原之夜,他张大嘴巴,无法说话,只听到心脏越来越剧烈的跳动,仿佛要跳出胸腔。“难道真的挺不住了?”姜明挣扎着爬起来,在藏民的指点下,来到500米外的青藏铁路救助中心,在医生的帮助下,慢慢缓过气来。

  想到第二天还要翻越更高的唐古拉山,姜明开始发怵了,准备打退堂鼓。医生说,这是典型的高原反应,习惯了就好了。女儿也来安慰爸爸:“翻越唐古拉山就到拉萨了,这一路走得艰辛,我们不能在终点前放弃。”在女儿的鼓励下,他打消了回头的念头。

  第二天,终于抵达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山口。站在山口前往拉萨之路,脚下就是蓝天白云,脚下就是连绵起伏的群山!“那一瞬间,找到了红军爬雪山的感觉,令人永生难忘。”

  7月19日,父女俩终于进入此行终点拉萨。一路上艰苦行程,他们说:“我们从红军长征胜利会师的地方出发,来到青藏铁路的终点,特别有意义。”在父女俩看来,能够亲身体会到红军长征精神在当代的传承,是此行最大的收获。

  在拉萨短暂停留之后,父女俩乘青藏线到格尔木,在格尔木,他们踏上回家之路。

  如今,姜明回到家乡,过着平常的日子。但他知道,他和他的女儿已经拥有一份难以磨灭的红色记忆。“2008年,我还想再走一次。到那时,我们想走得更远。”

  图为姜明在布达拉宫前留影。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