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申办遇冷 无锡试行“居住证”新政企盼喝彩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7:54 扬子晚报

  目前,在无锡登记的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99万人,超过全市在籍人口的1/3,他们为无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其中,“相当”一部分人一直期盼拥有无锡户籍,但因为其门槛较高而难以如愿。本报记者从无锡有关部门了解到,该市9月将推出新政,符合相应政策条件的外来人口可申领“居住证”,领证3年后就能变成名副其实的“无锡人”。不过让记者和当地有关部门都感到意外的是,“居住证”新政的试行并未像预期的那样“火爆”。

   意愿:早日落户

  在自家房里“暂住”

  王步军,来自盐城阜宁县农村,从泥瓦匠开始,一步步在无锡打拼,现已是无锡一家集团公司的正式员工。他在无锡打工18年,在无锡成家,说一口地道的无锡话,现一家三口居住在无锡叙康里小区一间80平方米套房里。这房子早在五年前就买下了,可现在仍没有无锡户口。他在接受采访时说:“因为这个身份符号,全家一直在无锡自己的房子里‘暂住’”。18年来,他每年都需要换领一张无锡的暂住证,孩子上小学也因为是“外地人”而交了数千元赞助费,升初中更是费钱费力才入了学。最让他难堪的是,妻子每年还要赶回老家四趟,到计生部门进行“例行检查”。

  小区办理“居住证”的告示张贴出来后,王步军眼前一亮:“儿子三年后就要考高中了,办了居住证,到时在无锡落户,孩子升学就不用再回老家开证明了。”在王步军心里,最盼望的就是孩子能和其他人站在同一个起跑线,圆自己未圆的大学梦。根据居住证政策,他那时能领到无锡户口,孩子能在无锡参加高考,不用回原籍考试,也不用办烦琐的手续了。王步军感慨道:暂住了18年终于有了落户的盼头!

  “计划”赶不上变化

  “三年,再过三年,我就是真正的无锡人了。”12年来,一直做着“落户梦”的马明方终于有了盼头。前不久,他在所居住的新区太湖花园小区内看到了“居住证”的宣传单,第二天一早就来到长江路派出所办理了申领居住证的登记手续。

  今年36岁的马明方从老家如东县来到无锡打工已有12年,是新区一家企业的管理人员。他说:“这次一定要赶上这班落户车”。

  马明方告诉记者,2001年,无锡的户籍政策规定,凡人均购买20平方米住房的外来家庭,即可入户无锡。马明方想尽办法买了一套65平方米的房子,心想这样一家三口便能在无锡团聚了,特别是孩子可以不再由老家年迈的父母托管了。可就因为缺少一张劳动合同的证明,那年他的入户梦骤然破灭。2003年,马明方终于有了劳动合同,他来到相关部门要求落户时,政策又发生了变化:“买满100平方米以上住房可落户无锡”,他的“落户梦”再次被打碎。“我的入户计划总是赶不上变化啊!”回想自己这5年里申请无锡户口的历程,马明方感慨良多。

   意义:降低门槛

  无锡市外来人口“居住证”,目前只是在新区长江路派出所和园区派出所进行试点。按计划,这一户籍新政将在9月初推广到新区所辖12个派出所。如果条件成熟,年底前可在全市推广。凡获得“居住证”的外来人口,3年后即可正式落户无锡,成为无锡市民。

  试点期间,具体申领“居住证”的对象,一是在无锡新区购买60平方米以上的成套商品房,有合法稳定工作,缴纳法定社会保险费,符合计划生育规定并有暂住证的;二是在新区企业工作的技术型员工,凡具有全日制中专或技校毕业学历,有稳定工作和住所,缴纳法定社会保险费,并领取暂住证满一年的。新政与以往落户规定相比,门槛低了很多。原先要求是海外归来的学者,或经人事部门批准的各类优秀和紧缺人才,学历要大专以上,另一种就是已在无锡购买100平方米的成套商品房。如此高标准导致很多长期在无锡工作和生活的外来人员无法落户。无锡市政法委外管委郑飞虎处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无锡商品房均价至少在4500元左右,这对于绝大多数外来人员还是一个“挑战”,此次把住房门槛从100平方米降低到60平方米,也是希望给通过购房取得无锡户口的外来人员增加更多的信心。“如果说暂住证是外来人员的一张身份证的话,那么居住证更像是一张无锡新居民的福利证”,郑处长告诉记者,目前,在无锡登记的外来人口数量已经达到199万人,超过全市在籍人口的1/3,他们为无锡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目前,国家户籍制度改革总的方向是由户籍所在地管理向现居住地管理转变,无锡此次在外来人员中试点推行居住证制度,也为了适应这种转变,逐步建立起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消除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城市软件建设水平和城市品位。

  记者了解到,现行的暂住证已经是一张“含金量”很高的“身份证”。外来人员可以依据手中的暂住证,享受劳动部门的免费职业培训,教育部门提供给子女免费义务教育,到卫生部门免费接种疫苗等等。尽管如此,暂住证“外来”的概念还很强,一定程度上突出了外来人员与这座城市和居民的心理隔阂。此外,外来人员申请无锡户口的渠道相对单一,门槛也较高,不少外来人员感觉自己有点像“二等公民”,在市民化待遇上与本地居民尚存差距。而居住证就是要淡化户籍观念,降低落户门槛,强化居民意识,让为无锡作贡献的非户籍人员与户籍人员一起享受城市发展的成果。

   意外:申办遇冷

  推行居住证的政策,对于很多想落户无锡的外地人来说,的确是多了一条路。但记者从长江路派出所和园区派出所两个试点单位获悉,从政策出台至今,咨询人不少,真正递交申请的外来人员却仅有6人。

  据当地民警介绍,长江路派出所和园区派出所各有特色,一个是周边外来人口聚集,一个是辖区内外企众多。一个月来,两个派出所的民警在小区张贴了宣传单,深入到居民家中和企业宣传。长江路派出所所辖区内的住宅小区比较密集,有不少“购买了60平方米以上成套住宅”的外来人员前来咨询。

  据该所统计,居住面积达60平方米以上的有43户,其中有办证意向和正在办理的仅16户,不想办或暂时不符合具体条件的却有29户。目前,已申报受理的有6户;另外符合第二类条件的有10人。“目前,居住证这一新事物的知晓度不够高,这是报名者很少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江路派出所负责人表示。在寻访中,民警们也发现一些外来人员希望通过其他的途径解决“落户”问题。例如,有点经济实力的希望在现有的住房基础上,通过再购置一套住房,住宅满100平方米以上后便能直接落户无锡,减去了领过“居住证”还需再等三年的漫长过程。

  园区派出所辖区内共有大小企业700多家,民警们就居住证的新政策对辖区企业的工人进行了发动,但是至今仍无一人报名。记者在园区一家台资企业采访时,发现有很多工人尚不知晓这一新政策。而当记者把政策内容进行宣讲后,工人们随即便问:“户口迁来了有什么好处呢?”然而,记者就这一问题咨询园区派出所负责人时,他表示工人们的确是关心户口迁来后究竟能给他们带来多少益处。而在一些宣传材料中,有关部门并没有做出“具体的许诺”,这让基层派出所在发动工作中,就比较难把握分寸和尺度。

  记者采访中还了解到,对于一些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的户口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很多年轻人表示,现在的工作也并不很稳定,以后的“变数”谁也不清楚,至于子女的义务教育、社保等,目前也不在他们短期考虑范围之内。

  意见:步子大些

  无锡为何不像南京等城市出台外来人口购买60平方米住房即可落户的政策?无锡市政法委外管委郑飞虎处长给出的解释是,如果一个外来人员能够在无锡购买60平方米的住房,基本说明他具有在无锡稳定工作和发展的能力,相反如果把这一门槛过度降低,将不利于"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总体要求。

  对此,江苏省社科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所长张卫认为,从暂住证到居住证,无锡在户籍改革上已经迈出了一步,但这一步还只是"控制总量,提高质量"的一小步,改革的步伐实际上还可以再大一些。在户籍制度短时间内不可能取消的情况下,此次居住证试点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过渡性质,它只能适度削减户籍人口与非户籍人口之间的差异。张卫进一步指出,且不说领取居住证的外来人员与常住人口同等教育、社保等福利能否真正落实,就其3年的期限,对于相当一部分外来人口,尤其是流动性强、具备一技之长的"候鸟族"技工人员来说,多少有点"可望而不可即"。因此,户籍改革的关键不在于让外来人员等待多久,而在于城市本身是否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外来人员是否真正享受"同城待遇"。

  在谈及推行居住证的一个目的是为了留住人才时,无锡市发改委办公室范跃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靠户口留住人才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无锡要想留住人才应该先考虑和周边城市相比,无锡的优势在哪里。无锡应该更多地考虑能给人才提供什么服务,而不是人为地设置"门槛"。对于外来人员所需要的一切社会资源,他们都应当可以逐步通过平等地与本地居民竞争得到,而不是依靠户口给予的身份得到。

  北京大学人口研究所任强博士则指出,居住证制度在深圳、上海、成都等城市施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从施行情况看,效果并不是很理想。其原因是,居住证在外来人员的身上又贴了一张新的"标签"。在我国现行户籍政策下,城市里的外来人员,特别是民工本身就有暂住证的阴影,而现在启用居住证,无形当中又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进一步强化了"非本地"身份。任强还指出,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在居住证等落户政策的执行上大都缺乏稳定性,这也是居住证少人问津的一个原因。路若愚 陈晔 刘梦雪

  

申办遇冷无锡试行“居住证”新政企盼喝彩

  无锡新区一家台资企业95%的员工都是外来人员,其中很多人对“居住证”不甚明了。

  

申办遇冷无锡试行“居住证”新政企盼喝彩

  户口申报处窗口冷冷清清。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