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岗位是我创新的土壤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09:23 解放日报

  从参加巴黎国际发明展回来已经3个多月了,回想当时的情景,至今仍然历历在目。当我连续4次上台去接受发明金奖的时候,当全场一遍又一遍响起热烈掌声的时候,我深深地感受到,个人的成就与祖国的荣誉是多么密不可分、紧紧相连。我想,在国际发明奖台上,我代表的是中国工人的形象,是中国工人的智慧,是中国工人的创造力!

  好多人问我,为什么25个老外评委对你的项目情有独钟?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你会有

那么多的创新成果?你有什么好的经验?对此,我有四点体会。

  体会之一,我要种能结果的树。要创新就要有好的创意,一个创意如同一粒种子,种子好不好是关键。凡是能结出丰硕果实的树,我们才会花心思、花力气。因为我觉得,求真、务实、致用,这是创新发明的命根子,是让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本质要求,也是我种树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种树要有土壤,没有适宜的土壤,树是无法成长并结果的。我种树的土壤就是我的码头,就是我的岗位。有岗位就会有机遇,爱岗位才会发现机遇。我的岗位虽然几经变化,但我无论做什么工作都把创新放在第一位,都在种能结丰硕果实的树。

  体会之二,精心栽培,持之以恒。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么一个现象,有时树种得并不少,但存活率却不高,而真正能结成丰硕果实的,并最终能摘果的更不多。俗话说“春天种,夏天黄,秋天死,冬天进灶膛。”原因在哪里?我想,恐怕是有些人以为,树种了,就完事了,其实不然。我的体会是,一旦下了种,就一定要精心栽培,让它生根发芽,让小苗长成大树。创新之树需要精心呵护,我们在创新中更关心的是过程与细节,更注重的是持续与坚韧,工作不松懈,困难不灰心,险阻不绕道。因为每一个项目都会遇到无数的困难和挫折,有时甚至会面临绝境。只有锲而不舍、不辞辛劳,才有可能绝路逢生,才有可能果实满园。

  体会之三,动员大家一起栽树。众人拾柴火焰高,创新更是如此。我体会,种树仅仅靠个人力量是不够的,靠单打独斗是不行的,它需要大家的鼎力支持,共同参与,也就是说,团队精神的发挥在创新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这次我在巴黎获得的四块金牌和近年来所搞的科技项目都是团队所为,都是产、学、研结合的产物,在这些项目中,我只不过是出了个点子,立了个项,带了个头,关键时刻出了点力,大量的工作都是团队同志们做的。不然,我一个人纵有三头六臂也无能为力。由此我认为我们在企业的振兴发展中,一定要把职工群众集聚在创新的旗帜下,依靠团队的力量,运用集体的智慧,选创新之种,栽创新之树,结创新之果,营造出一个有利于自主创新的整体环境,从而促进企业的科学、全面、可持续的发展。

  体会之四,果实丰收后,利益要共享。绿树成荫、硕果累累的时候,也是种树人面临考验的时刻。“科技成果好搞,奖金难分”是通病,对这一类事,我的看法是,凡是参与种树的人,都应当享受果实,凡是参与创新的每一个人,都应当获得褒奖。我体会,一个团队的班长,要凝聚团队,除了共同的志向,合作的精神,和谐的环境以外,还要有成果共享的胸怀。记得前几年,我到甘肃酒泉,才知道了这个地方为什么叫酒泉?原来在西汉,霍去病击退匈奴,汉武帝为了犒劳他的战绩,送了一坛美酒给他。霍大将军把这些酒倒进了肃州的泉水中,他要让所有的将士都能喝上美酒,分享胜利的果实。这一举动留下了“酒泉”的美誉,肃州也因此改名为酒泉了。我想,连我们的先人都有此举,如今自己作为一个党员科技工作者,更应做得好一些。我坚信,果实丰收后,利益一定要大家共享,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吸引更多的人来种创新之树,也只有这样,自己种的树,让大家都来帮忙,才有可能使创新之树硕果累累。

  有人问我,这次你在巴黎荣获金奖的时候,您激动吗?我说,我的心情很平静。因为我知道,金牌只不过是我前进路上的一块标签,真正使我动心、动情的,是我的发明成果能够为企业增效,为职工造福,为祖国增光。记得几年前,我到连云港码头去学习,一个素不相识的码头工人认出了我,霎时间,几个工人就围上来说:“您是包起帆吧!”我忙点头应诺。他们说:“包起帆,你的抓斗真好,过去我们用人工卸木材,经常发生事故,现在我们再也不用下舱了,你的木材抓斗真正帮了我们!”对此,我感慨万分,听到这些话,我会觉得比在巴黎一举获金奖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今年1月9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发出号召,全力以赴把我国尽早建设成创新型国家。总书记的讲话令人备受鼓舞,创新型国家的建设,企业是主体,我们职工理所当然应该成为创新的主人。在创新的旗帜下,我们深信,前方的路更宽,攀登的峰更高,身上的劲更足。我愿勇立潮头,朝着下一个创新目标起帆远航!

  (本文是包起帆在北京报告会上的发言稿,发表时有删节)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