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嘹亮红军歌 唱了七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0:13 南方新闻网

  嘹亮红军歌唱了七十年

  老红军何锡才曾做过宣传员,至今仍能唱40多首革命歌谣

  【30】

  他们在长征大历史的集体记忆中可能无法被提及,但他们出生入死的个体经历应该永远被铭记。

  “红军来了哎……贫农们翻了身!”老红军何锡才走到那里,都会不自觉地哼起歌。近三年的红军生涯,给何锡才留下了40多首革命歌谣,20多句宣传口号,还有一到变天就发作的伤痛。他说党没有忘记他,给了他晚年安逸的生活,他也没有忘记党,要把记得的歌谣一一传给后人。

  8月8日是个大热天,得知有记者来采访,何锡才早早就等候在四川省平昌县光荣院,他从家里出来时套上长袖的红军军装,戴上有着一颗红五星的军帽,这套红军服是在庆祝红军入川70周年时政府发的。采访中汗水顺着脸颊淌下,可何锡才一颗扣子也不愿解开,他说这身军装是他的骄傲。

  在光荣院的客厅里,何锡才坐了下来,他呷了口水,双手紧紧捏住拐杖,扯开嗓门开始了他的讲述,洪亮的声音吸引了光荣院的其他老人,大家围着他坐成一圈。何锡才像四川茶馆里的说书人一样,讲完一段,都会稍微停顿,裂开嘴微微一笑说:“别急,听我慢慢摆(讲)。”把听众的胃口吊了起来。

  捡到“打土豪分田地”木板

  “自从捡到那块写着‘打土豪分田地’的木板,我就像着了迷一样,天天盼着红军来,盼着去参加红军。”

  何锡才是平昌县江口镇小桥街人,出生在一个以种菜为生的佃户家庭,家里除了父母外还有哥哥、嫂子,家里穷他没有上过一天学。从四五岁开始,他每天就背着一个竹篓游走于乡间、市井,捡来猪粪、牛粪种菜。父母忙不过来时,他还要到集市卖菜。“日子好苦啊,裤子就像一块烂布,都是窟窿。”说起那时的贫困,他摇了摇头,唏嘘不已。

  1933年刚开春,何锡才跟往常一样外出拾粪,走多了山路一脸灰尘,他绕到巴河边,在冰凉的河水里洗了个脸,“咦,那是什么?”远处漂来的木板吸引了他的目光,木板上六个红色大字看起来非常有力,目不识丁的他看不懂写的是什么,出于好奇,他挽起裤腿下水把木板捞了起来。

  他把木板装进竹篓回家了,傍晚才记起这事,把木板拿出来给一位读过几年书的邻居看,“这可不得了,你从哪里找到的?”邻居看后大惊失色,捂着何锡才的嘴巴让他别出声,然后把木板藏了起来,何锡才这才知道上面写的是“打土豪分田地”。

  之后的十多天,木板上的口号让何锡才着了迷,他没有心思拾粪,天天到河边寻找其他木板,或者到集市去打听木板是怎么来的。后来红军来到江口镇的消息传到他那里,“加入了红军就能打倒地主了!”他和家人商量要去找红军,可因为家里的事情拖累,一直没有成行。这时村里也成立了苏维埃政权。1933年8月,他被挑选参加了红军童子团,他非常兴奋,“终于如愿了。”

  加入宣传队四处游唱

  “我们到一个地方,都会搭一个简易的舞台,然后姑娘小伙轮番上去表演,我最喜欢唱歌了,那日子真是快活!”

  在童子团站岗放哨,何锡才干劲十足,当了几个月的童子团队长后,位于通江的苏维埃政府下来选拔年轻人进宣传队,何锡才因为一口嘹亮的嗓子被选上了,提着几件衣服就到了通江,在一所学校里和几十位年轻的姑娘小伙一起,平时学习革命歌曲、标语口号,有宣传任务时就“搭台唱歌”。

  他还记得当时大家坐在空地上,老师站在木板旁一字一句教他们读标语的情景,“每句话都有特定的意义!”他就把老师的话原封不动记下来,而唱歌只要老师教两三次,上千字的歌词他就可以一口气唱出来,他在学校学了40多首歌,20多句口号,70多年过去了,他一点都没忘。采访间,何锡才喊了几句口号,语气铿锵,“共产党不乱杀人,只杀反革命!”“妇女在政治上、经济上、教育上与男子一律平等!”……

  他们隔几天就外出演出一次,用木板搭成简易舞台,下面坐着红军战士和普通百姓,节目也很简单,姑娘小伙一起上去唱革命歌曲,或者表演一些歌剧,内容都是赞颂苏维埃和红军的。“工农红军一颗心啊……”至今这些旋律还在何锡才耳边萦绕,他还记得每当唱到“打倒地主分田地”时,下面就沸腾了,很多青壮年纷纷要求当红军。说到这里他有些得意,“很多人都是受我们鼓舞加入红军的。”

  1935年1月,红四方面军准备向川甘发展。何锡才快乐的宣传队生活也随之结束了。

  飞机丢炸弹头部受伤掉队

  “只听到一声响,眼前一片浓烟,突然就没了知觉,醒来后发现躺在老乡家的茅草棚里。”

  何锡才被调到红四方面军红30军医院当护士班长。有一回他们被国民党军队围住了,双方恶战了一场,一批批伤员被送到医院,何锡才的工作是照顾伤员,洗纱布,至今他还记得令人作呕的血腥味。

  闲下来,伤员给护士们讲战场上的惨烈,这激起了何锡才的英雄气概,“我也要上战场打仗。”他跟医院院长提出,要调到前面的战斗部队,结果因为年龄不够被拒绝。何锡才有时候还为伤员们唱上一段,鼓励他们早日养好伤上战场。

  开始,在医院不治身亡的战士,何锡才他们还会挖个坑埋了,竖块木板写上叫什么名字哪里人士。长征开始后,死的人越来越多,他们也没力气埋了,就把尸体扔在路边。

  1935年8月,何锡才随部队从毛儿盖往松潘方向挺进。一天,快要到草地了,他扶着伤员赶路时,空中出现了敌人的飞机,当时四面都是开阔地,根本没有可躲的地方,何锡才和伤员一起趴在地上,突然敌机扔下一颗炸弹,何锡才只看到眼前升起了一片黑色的烟雾,他大叫一声失去了知觉。

  醒来后他才发现,自己头部中弹了,医生已帮他把弹片取了出来,因为没有药物,头像裂了一般疼,他被留在一个名叫苟和国的老乡家里养伤,一住就是半年。说到这里,何锡才扭过头,指着头上一指长的疤给众人看,“就是这里,现在一到变天还会疼。”

  回家后发现自己成了孤儿

  那时已经是1936年下半年了,看着唯一剩下的破败茅屋,17岁的何锡才放声大哭。

  1936年初,养伤半年后,部队已经走远,何锡才只有谢过老乡只身回家。“回到家,我发现自己是个孤儿了。”那时已经是1936年下半年,看着唯一剩下的破败茅屋,17岁的何锡才放声大哭。

  邻居告诉他,1934年他哥哥参加了红军的运输队,此后就下落不明,嫂子也改嫁了。村里的保长知道他们家两个儿子都加入了红军,于是叫来国民党兵把他们家抄了,把他年迈的父母吊起来拷问,父母受不了严刑去世。

  迫于生活的压力,何锡才继续做地主家的佃户,过着种菜卖菜的生活,从小定下娃娃亲的妻子也没有嫌弃他,几年后与他成亲,婚后育有两子一女。怕家人受到牵连,何锡才绝口不提曾当过红军的事情,只会在夜深人静时,一个人默默回想那激情燃烧的岁月,偶尔哼一下红军歌曲。

  不想把那些歌带到棺材里

  “我已经88岁了,随时可能离开这个世界,我不想把这些歌带到棺材里,我要把它们留给后人。”

  新中国成立后,何锡才扬眉吐气,他再也不怕讲自己当红军的事了,邻里坐在一起聊天时,他一时性起还会唱上一段革命歌曲。

  1952年,镇上成立工商宣传队,何锡才被村农工会推选到镇上,做了宣传队的主力,此后一有政治运动,不管是分田地,还是清匪反霸,就能看到他背着花鼓游唱的身影,“歌词都是我自己编的。”

  目前,他每个月有近300元的补贴,在农村已经足够他们老夫妻生活了,相比其他老人,何锡才觉得自己是幸福的。

  采访中,何锡才随便唱了几首歌,一唱就是十多分钟,歌声嘹亮,铿锵有力,“十月革命伟大的胜利,无产阶级祖国创立了……”“革命潮流高涨起,工农士兵大联合……”光荣院的客厅里一片掌声,“再来一首!”何锡才骄傲地昂起头,一首接着一首唱,歌词清晰,中间不停顿。

  平时他想唱给儿孙听,可他们对这种“老掉牙”的歌曲不感兴趣。可年纪大了,何锡才不想把这些歌带到棺材里,他希望把歌曲记录下来,或者口耳相传,或者原声记录,“这是我唯一的愿望了。”

  ■主角:何锡才

  何锡才,1918出生,四川省平昌县江口镇小桥街人。1933年8月参加红军,在村里当童子团队长。1934年初进入位于恩阳的苏维埃政府宣传队,四处表演吸引年轻人入伍。1935年调入护士班当班长,长征途中从毛儿盖去往松潘的路上头部中弹,在老乡家休养半年后回家。解放后曾义务当过镇上工商宣传队的主力,后一直以种菜为生。

  ■长征往事

  两万平昌人当红军

  1933年1月10日前后,红四方面军第十师在今平昌边境的鹦哥嘴和得胜山,与敌军开展了第一次激战,取得了重大胜利后,直取清江渡、元山、驷马。1月18日,解放江口镇(今平昌县城),从此,今平昌北部的广大地区全部解放,建立了苏维埃政权两个区辖21个乡苏、110个村苏。

  1933年8月,川陕省第二次工农兵代表大会之后,红四方面军先后发动仪南战役、营渠战役和宣达战役,取得三次战役胜利的同时,与王维舟率领的川东游击队胜利会师,并将游击军改编为33军。新苏区广大青年男女,在打土豪、分田地的热潮中踊跃参军,使红四方面军迅速扩大到5个军、15个师,近10万人,并组织了赤卫队、游击队、少先队等地方武装10余万人。当年平昌县境内有2万多人参加红军。出生在平昌龙岗寺的刘伯坚烈士,曾担任中央军委秘书长,红军长征时,被调任赣南军区政治部主任,1935年在江西被捕英勇就义。全县出了胥光义、赵兰田、姜钟等9位将军。

  本版采写:

  本报特派四川记者冯悦

  图:

  尽管已经88岁高龄,但老红军何锡才唱起歌来依然铿锵有力。

  本报特派四川记者孙涛摄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