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昔日根据地 今日首富县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0:13 南方新闻网

  昔日根据地今日首富县

  第八团先遣报道组抵达长征结束地吴起,本报长征先遣报道画上句号

  本报讯陕北重镇吴起因战国名将吴起而得名,却因中央红军结束二万五千里长征而名垂史册。前日,本报“重走长征路,深圳人助学支教万里行”先遣报道组抵达吴起,沿着

70年前红军走过的轨迹,本报先遣团跨越千山万水,也在吴起结束新长征的旅程。

  “切尾巴战役”奠定吴起地位

  1935年10月19日,这是被载入史册的一天,这一天,在毛泽东率领下,中央红军(陕甘支队)抵达陕北吴起镇,宣告长征结束,同时也宣告红军结束颠沛流离的日子,在陕北这块热土生根发芽。

  吴起纪念馆的讲解员告诉记者,红军到达吴起后疲惫不堪,但宁夏军阀马鸿宾、马鸿逵的骑兵和原东北军白凤翔部的骑兵2000多人尾随而来,对红军形成夹击之势。毛泽东亲自指挥了这场史称“切尾巴”或“割尾巴”的战役,利用吴起多山的地形,对追兵进行伏击,消灭了敌一个团,击垮了三个多团,也使红军在陕北站稳脚跟。战斗结束后,毛泽东给彭德怀写了一首六言诗:“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彭德怀看了后,把最后一句改为“唯我英勇红军”,但原作仍流传至今。

  纪念馆里还保存着一个碾房,吴起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说,也就在这个连凳子都没有的碾房里,毛泽东宣布了长征的结束。“不是这块地方,我们下不了地。我说陕北是两点:一个是落脚点,一个是出发点”,毛泽东对到达吴起作如是感叹,这段话如今依然被写在纪念馆毛泽东故居的墙上。

  盛产石油成为陕北“首富县”

  与长征沿途所见革命老区县仍多处贫困不同,吴起因盛产石油而成为陕北的“首富县”。在从延安往吴起的公路上,涂着红色漆的运油车络绎不绝,高高的井架,抽油机不停地运转。据了解,吴起县石油储量达1.5亿吨。这里石油成规模,产量百万吨,以石油为主的经济正成为其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助推器”。吴起县委宣传部工作人员介绍说,石油产值占该县总产值的80%以上,曾经戴过多年“国家级贫困县”帽子的吴起县早在1997年就基本脱贫。“今年上半年总产值就已经突破10亿”,他得意地说。

  但是,据悉,尽管吴起由于出产石油,经济已经取得了明显发展,教育水平各乡镇还是良莠不齐。该县教育局党委书记刘锦涛说,目前吴起县有在校生2.8万多人,县下面的12个乡镇,基本按照两个乡镇建造一所中学的规模办学。

  “但值得高兴的是,吴起这几年经济发展起来了,在教育上也加大了投入,最近还投入了1.5亿元建造了一所高级中学,成为县里最好的高中。”

  ■记者手记

  忠于历史祈望和平

  从崇山峻岭的江西,到血流成河的湘江,从“拨乱反正”的遵义,到四顾彷徨的雪山草地,从四处欲落脚而不遇,到一张报纸确定北上方向,最终在战国名将吴起故乡停下疲惫的脚步。七十年前,中国工农红军用血与火和一双脚板写就一段传奇;七十年后,我们凭借飞机、火车、汽车追寻前人的足迹,意欲探访成就那段传奇的精神内核。

  七十年,已经可以是一段书写历史的时间。七十年岁月如梭,当年的元帅大将,如今已是八宝山的一抔黄土;当年战场上的勇士,如今或在敬老院中晒着太阳,或在医院高干病房中延续着生命最后时光,当年的金戈铁马、挥斥方遒,已成过眼烟云,只是在来访者的提醒下,偶尔掠过脑海。

  我们在追寻历史,不是书本上曾经读过的那些凭想象来感觉的历史,而是体验恶劣自然,重温烽火岁月中有血有肉的历史,重写那些被模式化、僵化的历史;我们也试图发现历史,通过寻访那些当年的红小鬼或风华正茂的少年,而如今已满头银发的老红军,在这段随时面临生死考验中个人的历史,也正是这一个个生动的历史,一个个小小的音符,汇集成长征这一个气势恢宏的大合唱。

  我们还在探究历史,一段失败的历史,那些掩埋在祁连雪山下的英灵,那些被砍头的将军,被活埋的勇士,他们有的有名有姓被历史铭记,有的只是一个符号,有的甚至只是集体陵园里的一堆白骨,他们的历史同样不应被遗忘。他们被称做失败者,因为他们所在的西路军全军覆没,但作为一个普通的军士,他们没有选择路线的权力,尤其是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秉性,他们中的每个人,除投敌者,都应该有资格接受庄重的敬礼。

  没有历史和文化的国度只是一堆空壳,我们追寻历史,既在保存和完善历史,也在追访一种文化,一种为理想甘于抛头颅洒热血的文化,一种在生死考验面前可以谦让的文化,一种不到生命最后一刻永不放弃的文化,一种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的文化……,它有个总的名词,叫长征精神,而我们所做的,就是试图去鲜活地展现它的内核,而不是枯燥的词条。

  ■老区教育

  给娃盖房不如买电脑

  吴起的学校希望学生拥有更多电脑

  本报讯“盖个房子,这些娃最多是住得舒服点,如果电脑多了,他们就能更多地了解外面世界,给娃盖房不如买电脑。”昨天下午,记者在吴起县吴仓堡初级学校采访时,该校副校长同志天希望特区如果能给这些娃带来电脑,比建房子更管用。

  距离吴起县中心18公里外,吴仓堡乡初级学校就在路边。由于刚刚开学不久,学校里学生还不是很多,几个建筑工人正在给教室安装暖气。整个校园不大,老师的寝室和学生上课的教室距离很近,有的甚至就是隔墙,由于一楼基本是在窑洞,门口只是一块白布挂着当门。

  当记者问学校是不是可以上网时,得到了否定的回答。同志天说,他这台电脑是老师备课用的,电脑里存了学校所有30个老师的文件夹。老师备课时轮着用这台电脑,要上互联网还必须到县城去或者在家里。为了加强远程教育,去年底吴起县教育局给学校配了30台电脑,学校把26台电脑给了学生用,另外4台主要供教学和老师备课用。同志天说,为了这26台电脑,他们空出了一个最好的教室来放置,但由于电脑太少,有时候一个班来上课,还得分两批上机,其中有一部分学生必须先站在教室外面听课。

  “尽管这些娃现在住的房子更紧张,我还是最想要电脑,能多给这些娃摸摸电脑的机会。”同志天感叹:“如果电脑多了可以更多地让他们了解外面的世界,给娃盖房不如买电脑。”

  本版统筹:本报特派记者张国栋

  本版采写:本报特派记者张国栋刘荣申华伟李朝红陈以怀

  图: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吴起镇,毛泽东和中央机关住在燕窝山下的新窑院。资料图片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