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以房养老”保险产品有望推出 尚无入市时间表(2)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0:52 中国新闻网

  

“以房养老”保险产品有望推出尚无入市时间表(2)

  4月7日,有关人士指出,观念上的彻底改变是老年住宅产业化在中国面临的重要问题。中国老人传统的“养儿防老”向“以房养老”思维方式的转变,正在悄然发生。据有关机构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72%的被访者已经接受老年人入住养老院的想法,而且相同数量的被访者认为,年届40岁后即可考虑为自己购买专业的养老型公寓或别墅。中新社发 井韦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以房养老尚存政策难题

  保险 目前国内不允许金融混业

  保险公司预感,针对“反向按揭”新险种的推出将困难重重,尚需突破技术和政策层面的双重难题。

  长城人寿保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焦益宽告诉记者,针对“反向按揭”的险种,国内从未有过先例,它需要在专业人士评估后进行专门开发,并不可能短时间内完成。“况且其中对房价评估的环节相当复杂。”

  而最让这位资深专业人士感到犯难的还是来自政策层面的问题,“目前,国内是不允许金融混业的,因此,保险公司是不允许做反向按揭业务的。”焦益宽说。目前,国内金融业是采取分业经营。尽管金融混业经营试点在法律制度上已经没有障碍,但金融混业经营试点和探索还需要时间。晨报记者 李隽琼

  银行 目前不能主动处置房产

  在英国和法国,反向按揭这项业务由保险公司介入,但在美国,这类业务更多的是由银行机构承担。

  但国内的银行机构同样也会有困惑。光大银行私人业务部个人信贷处处长肖英男认为:之所以国内银行一直没有推出“反向按揭”业务,一个重要原因是该业务要求银行主动地去经营房产,但这很难办到。通过反向按揭,银行拿到了房产,但如何处置这些房产是个大问题。他介绍说,以往国内银行处置房产都是被动的,都是处理的抵债房等不良资产,而不是主动地去买卖房产。

  专家观点:不会助长住房投机、投资

  有人担心,这样的产品推出来,会不会助长更多人拿房子做投资品?链家市场研究中心主任王志伟告诉记者,反向按揭对楼市不会有很大影响。对于楼市投机、投资者而言,他们主要是以买卖房产,从而获取投资收益为主要目的,追求的是资本收益的最大化,不会进行反向按揭的操作,因为“以房养老”主要是针对老年人设计的保障生活的产品,在年龄等方面都有控制,同时也需要相应的手续和费用。

  还需十几年市场培育时间

  中国人民大学人口学系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教授表示,“以房养老”的方式虽然不会成为中国老年人养老的主要方式,但却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和方式。

  杜鹏教授认为,这种方式在欧美国家已有很成熟的经验,现在国内也具备了实行这种养老方式的基本条件,因为现在住房已经市场化了。但现在已步入老年的人,大部分并没有购买商品房,而多是单位分房,这也致使“以房养老”的模式在短时间内不会有太充分的发展,还需要十几年的市场培育时间。真正有条件“以房养老”的人,是现在四五十岁、购有商品房的中年人,也许“以房养老”将是他们今后的一个原则。

  反面声音:以房养老只是少数人投资行为

  “反向按揭在中国不会成为多数人的养老之道。”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从事养老保险的杨立雄副教授旗帜鲜明地表明自己的态度,“说到底,它只是少数人的投资行为。”

  他把“以房养老”的模式理解为商业投资,“商业行为是个人选择,无可厚非,但我反对政府大力提倡它,说到底,它只是少数人的投资行为。”并且他认为在中国信用体系不健全的现状下,牵涉到房地产业、金融业、社会保障、保险以及相关政府部门,对这些领域的运作质量要求相当高,这种模式实际操作起来更会困难重重。

  他认为,中国人的传统是“但存方寸地,留于子孙耕”。老人将自己的房产抵押出去而无法留给子女,这样的现实,国人恐怕一下子还难以接受。

  目前多数老人不接受以房养老

  在一项随机调查中,50位老人有84%表示不能接受“以房养老”的方式,而他们最担心的就是孩子们为此对他们撒手不管。首都经贸大学土地资源与房地产管理系主任邢亚平告诉记者,“以房养老”是依据西方国情来设计的金融产品,而在中国,“养儿防老”和“把房产留给子女继承”的观念根深蒂固。(杨舒萌 李若愚 栗晓莉 姜葳)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