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重复翻拍多半是影视剧的滑铁卢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1:31 四川新闻网

  仲言

  名著重拍之风一浪高过一浪,仅从各类媒体的报道即可窥“盛况”之一斑。先是电视剧《沙家浜》、《京华烟云》、《啼笑因缘》、《红色娘子军》等轮番播出,后是新版电视剧《三国演义》的筹拍,接下来是金庸武侠戏的数次翻拍。近日,又有《红楼梦》重拍消息,且拍摄尚未开始,就大张旗鼓地搞出一台以企业冠名的所谓“全球选秀晚会”,重金聘

得群星云集,其声势之大、场面之壮观、气氛之热烈,令人咋舌。透过这些表面的喧嚣和热闹,人们看到的是艺术的悲凉和无奈。

  名著是历经时间淘洗的经典之作,往往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有让人耳熟能详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自然也就具备了巨大的市场号召力。因而,改编名著也确实具有“先天”的观赏认同,名著改编也通常是不少艺术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途径。像改编自《早春二月》和《青春之歌》的同名电影,改编自《三国演义》、《水浒》、《西游记》、《红楼梦》以及《围城》、《四世同堂》的同名电视剧,至今仍不失其经典本色。然而,重复拍摄特别是近距离翻拍的成功者却甚为寥寥,因为嚼别人嚼过的剩馍是肯定没有滋味的。这里既有艺术自身规律的制约,也与主创人员对名著的态度密切相关。

  假如翻拍者对名著有新颖的见解和独到的发现,给名著一次全新的合逻辑的艺术诠释,重拍或许能让受众多一回审美享受;假如出于对名著的尊重,公益性地为文化普及献一份爱心,或者花自己的钱投资艺术,而不是将募集来的资金大量用于自己和明星的出场酬劳,无论成功与否,人们尚可予以谅解。然而,现实恰恰相反,名著重拍在某些人那里,不是对文化经典的珍视,而是抬高自己的手段。这些文化含量普遍不高、商业气味极浓的重拍,充斥着名目繁多的选秀活动和别有用心的花边新闻,无例外地变成恶俗的商业炒作。

  我国是个发展中国家,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社会用之于文化建设的经费也十分有限。当许多群众还在为基本温饱奋斗,为几十块钱的文化消费而发愁的时候,我们的艺术家们却随意动用数百万甚至数以千万的资金,制作和生产一堆拙劣的仿制品甚至是毫无价值的文化垃圾,说轻了是社会资源的不合理配置,说重了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如果这些资源用于文化原创,说不定还能为文化史留下点什么,而重复制作的文化赝品,除了给名著抹黑以外,不会留下任何有益的东西。

  事实上,伴随愈演愈烈的重拍风,观众的兴趣却愈见低落。翻拍浪费的是宝贵的文化资源,挤占的是社会的公共空间,破坏的是受众对名著的尊崇之情。这在一个特定的层面上,反映出文艺界坐享其成急功近利的浮躁之气,印证了文化原创力的薄弱和匮乏,也折射出文化人对把握文化市场趋向的不自信。

  艺术的制胜法宝在于创新。名著是全社会的精神财富,需要悉心保护和传承。改编如果不能创新,名著就可能随之贬值,阻断正常的文化传承。而没完没了的恶意翻拍,让名著在毫无深度的摹仿和重复中陷于平庸,既糟蹋了文化资源,损害了前辈的盛誉,也败坏了观众的口味,到头来受害最深的还是艺术本身。

  重复是艺术的天敌,重复的翻拍多半是影视剧的滑铁卢,无休止的重拍风理应叫停。

  《人民日报》 ( 2006-08-31第04版)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