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东南新闻网]舆论监督也要接受监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14:38 四川新闻网

  作者:实平

  超强台风“桑美”已远去,但围绕新闻媒体对“桑美”的报道所引发的论争却余波未平。论争的焦点,归根结底,我认为就是舆论监督者自身是否也要接受监督?出现偏差的新闻批评是否应该虚心接受批评?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一、监督是必然

  “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新闻媒体是党和人民的喉舌,肩负引导社会、影响舆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的重要职责,它以坚持真实、全面、客观、公正为基本原则,既以正面宣传为主,又加强舆论监督,唱响主旋律。我们看到,绝大多数新闻媒体站在对党、对人民、对历史负责的高度,坚持“三贴近”,当好党和人民的耳目喉舌,为广大民众所信任。但我们也看到,有个别媒体记者或主观臆断,或以偏概全,或感情用事,就炮制出所谓“权威”报道来。如近两年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个别记者为连江县委书记黄金高捉刀臆造《防弹衣为何随我六年》等,这不仅给地方工作、地方形象带来重大不利影响,也丧失了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良知和责任,误导了舆论。可见,一个新闻记者、一家新闻媒体,要做好工作,接受批评和监督是理所当然的。

  勿庸置疑,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权,是党和人民赋予的,必然要接受党的监督和民众的监督。新闻报道只有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事实真相,才能符合党的利益,才能得到民众的信任和支持。如果报道有失实之处,别说是涉及有关公共安全、公众利益的重大突发性事件,就是在一般领域,也是失职,理应受到批评。

  二、慎用话语权

  大千世界,信息缤纷,一般受众普遍依赖各种新闻媒介来获取信息、实现认知。新闻报道的内容、立场和态度不同,可能会给一般受众带来不同的判断。主流媒体或全国性媒体更是占有强大话语权,对受众的认知影响巨大。确保这种话语权不被误用、滥用,就要坚持新闻报道“用事实说话”。这就要求媒体、记者行使话语权时,不仅要对所说的事实本身负责,而且要对事实使用的准确性负责,应充分掌握材料,多方核实情况,既不能夸大,也不能缩小,不能单听一面之词,更不能出现偏差。如果滥用、误用话语权,就会祸及社会,祸及百姓,贻患无穷。因此,话语权在手,尤应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慎之又慎。

  三、监督要有序

  舆论监督正确与否,最根本的要看是否有利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有利于社会稳定,有利于党和政府改进工作,有利于人民群众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新闻监督的权威性来自准确性和公正性,也来自监督的方式方法。无论是公开曝光,还是内部反映,都必须出以公心,以理服人,摆事实,讲道理,具有说服力;客观公正,实事求是,拥有公信力,讲究社会效果。现在有一种误区,就是认为搞舆论监督,只凭一股热情,只要“主持正义”就行。实际上只做到这一点还远远不够,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酿成严重后果者屡见不鲜。

  四、关键在素质

  从某种意义上讲,新闻单位也是拥有一定权力的部门,也存在着如何正确行使权力的问题。无论从政治责任还是职业的操守来衡量,大部分新闻工作者都坐得端,行得正。但不可否认,也有极个别人在紧要关头将权用“歪”,诸如“以舆论监督谋私利”、“以舆论监督耍威风”、“以舆论监督泄私愤”等,就是例证。由是观之,掌握舆论监督的部门,必须接受社会的监督;掌握批评权力的人,同样也要接受社会各界的批评。

  民众的监督批评是新闻媒体前进的动力,新闻媒体当以诚恳虚心的态度和宽广豁达的心胸接受广大民众的监督批评。应该认识到,广大民众的批评是一种希望,监督批评越多,表明期望值越高;也是一种关注,监督批评越多,表明关注度越高;更是一种信任,监督批评越多,表明信任度越高,决不能把“好心当成驴肝肺”。想一想,没有了民众的监督批评,那才是最可怕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