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本科生为何回头读中专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20:00 光明网
郭立场

  日前,27岁的汪洋从北京科技大学本科毕业3年后,又回到校园里读书。不过这次汪洋的选择几乎让所有人意外,他不是读研,而是花两年时间读中专。他成为了贵州省首位大学本科毕业后又回头读中专的人。汪洋的这次选择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近日,汪洋的这一举动甚至还引起了教育部关注。(《广州日报》8月26日)

  大学生为何重读中专,汪洋本人的解释很现实,就是“想学门技术有稳定收入”。

通常来讲,大学生在找不到合适工作的情况下,个人通过其他途径进行选择,再去学一门专业技术也是很正常的事情。只是,在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和技工荒的双重背景下,汪洋的选择还是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也引起了人们对于大学教育的深思。不少人在网上发表了言辞激烈的评论,认为汪洋和学校是在故意炒作,有人说他根本就不是北京科技大学的学生,更有人表示他一个让我们整个的大学教育难堪。

  事实上,汪洋这样的本科生读中专只是特例,不可能成为普遍现象,不值得大惊小怪,更无需杞人忧天。相比中专教育来说,大学教育肯定还是主流。但有一点是不容忽视的,也是最能引发反思的,我们为什么而读着大学?高校怎样培养人格健全、适合社会需要的人才?高校专业设置怎样与社会需求相结合?读大学,究竟要读什么?毕业后,又能做什么?

  经历了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社会及教育均取得了巨大进展,但与此同时,各种社会矛盾也接踵而至,而其中较为突出的正是人才培养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脱节。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尔迪厄在《教育、文化和社会的再生产》一书中指出,社会,仅仅拥有教育资本是远远不够的,为了使教育资本能够成功转换成一种社会或文化资本,行动者还必须同时拥有一定数量由支配精英的惯习——只能通过家庭所获得——生产的象征资本。不可否认的是,随着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由于文凭的获取变得越来越容易,学校颁发的文凭和各种资格证书的价值已大不如前。在这种情形下,文凭以外的其他各种选择标准便成为象征资本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所以选择标准也随之发生了变化,开始由文凭转向能力等更为实在的判断标准上。

  教育不是一个事物,而是一个永远无止境的过程。一个大学的社会声望,不在于历史与大楼,最终还是决定于它培养的学生对社会的贡献。毕业生能否找到工作,能否满足社会的需求,是大学教育必须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社会对大学教育的起码要求。需要搞清楚的是,大学如何教育学生,具备基本的谋生技能、判断能力、社会良知、审美观念,能够顺利找到工作,进而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教育的核心是培养人,而中国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不知道如何培养人,造成了极大的人才浪费。怎样看待高校培养的毕业生“结构不合理”和“人才浪费”?全国有多少高校在重复着“不求回报”的无效教育,还在不计成本地重复生产着不为社会所需的“产品”?眼下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毕业生就业遭遇尴尬,问题的症结就在于,目前高校的专业设置、学科结构与社会需求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没有致力于完善人格的塑造,未能着力于培养应用型人才。有这样一种现状,因缺乏动手能力而求职困难,不少大学生开始踏上继续教育之路。不是说我们培养出来的不是人才,而是说没有塑造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

  破解大学生就业的压力,使其树立明确的生活目标,拥有完满的生活,必须重新教育审视教育的功能,规范教育的发展方向,回归到应有的发展轨道上来。现在市场越来越多地需要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大学,不管是文科理科,实践的时间都应该多一些,不能让本科生都去“回炉”,这是我们应该反思的。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