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俄罗斯新闻工作者眼中的北京之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8月31日21:15 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耿锐斌李忠发)“古朴而又富有现代气息的北京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莫斯科新闻报》第一副主编季莫费耶娃31日这样描述首次北京之行给她带来的感受。

  季莫费耶娃31日参加了由新华社和俄新社共同举办的中俄媒体研讨会。她4天前来到北京,还于30日参加了由俄罗斯为主宾国的第13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俄媒体研讨会和

此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都是中国“俄罗斯年”框架内的活动。

  在季莫费耶娃下榻的北京饭店,足不出户就可以眺望到金色琉璃瓦屋顶的故宫建筑群,距离饭店不远处是几年前兴建的新东方广场和人群熙攘的王府井步行街。对于古香古色的皇家宫廷、新颖别致的现代建筑和繁华的商业中心,季莫费耶娃用“难以尽表”来形容北京带给她的初步印象。

  对于曾多次来华访问的俄罗斯《独立报》总编辑塔科什卡列娃来说,北京给她带来的最大感受是:这座城市里的人变得越来越“光鲜漂亮”。在她看来,从前北京人的衣着款式单一,颜色单调;现在,从市民的着装就能看出北京发展的速度。

  在参加研讨会的30多名俄罗斯代表中,80岁的奥弗奇尼克夫是最有资格见证北京历史变迁的俄罗斯媒体人。老人现在是《俄罗斯报》的评论员,每周都在报纸上发表专栏文章。

  1953年至1957年,奥弗奇尼克夫作为苏联《真理报》记者曾在北京工作。“我初到北京那年不过27岁,是当时苏联派往中国最年轻的记者。”谈起往事,老人至今仍显得颇为骄傲。

  奥弗奇尼克夫说,他对中国的感情源于在北京度过的美好时光。当时,《真理报》驻北京记者站位于王府井大街附近一个四合院内。当年,他和同事们在简陋的生活工作条件下,采写了大量关于中国建设的新闻,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接见。

  1984年以来,奥弗奇尼克夫多次来华访问,并于1992年至1994年在新华社工作。

  “对于北京半个多世纪的变化,我感受尤其深刻。”奥弗奇尼克夫说,“其实,中国为何能如此快速发展,是很多俄罗斯学者热衷讨论的话题。”

  谈到中俄互办“国家年”和举行中俄媒体研讨会的感受,奥弗奇尼克夫说,中俄两国人民世代为邻,因此,为国家关系发提供良好舆论环境,努力拉近两国人民间的距离,应该是俄中媒体应尽的社会责任。

  国务院副总理、中俄“国家年”中方组委会主席吴仪和俄罗斯第一副总理、中俄“国家年”俄方组委会主席梅德韦杰夫为研讨会发来贺辞。

  吴仪指出,中俄两国新闻工作者为促进两国人民相互了解和信任,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当前,中俄关系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中俄媒体需要与时俱进、加强交流,拓展相互报道领域,为两国和两国人民加强合作与交流搭建良好的信息桥梁。

  梅德韦杰夫在贺辞中表示,俄中两国通讯社主办的媒体研讨会与整个中国“俄罗斯年”活动的战略任务相同:帮助彼此相邻的俄中两国和两国人民增进相互了解。(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