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保卫母语的背水一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1:56 江南时报

  今天,新学年开学第一天。

  每到这个时候,全国25个省的近两千万名小学生都会捧上一本“七彩”的语文教材,细心的人会发现,教材的编写者是江苏的一批热衷母语教育的专家学者。

  “我们是在用心去体会孩子,运用他们喜闻乐见的样式,推广我们编写的这套母语

教材。母语的危机让我们沉重。责任不在母语,而在于母语的教育不够吸引孩子。我们可谓‘背水一战’。”作为“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主创人之一,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庆对我们激动地说。他告诉记者,“苏教版”是全国惟一一个进入“国字号”的“地方军”。

  “这是江苏的骄傲!”

  六成学生词汇贫乏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调查,现在世界上保存的六千多种母语正在不断地消失,可能在不长的时间内,将有一半会在我们这个星球销声匿迹!中国的母语教育情况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调查数据来说明问题。

  教育部曾对我国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过调查,借以了解其学习兴趣的倾向。他们选择了800多名三、四、五年级学生。调查结果表明,从学习兴趣的变化来看,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随年级升高而递增,到五年级时,对数学的学习。兴趣超过了语文,成为小学生最喜欢的学习科目。

  全国初中语文教学调查组发现,学生“词汇贫乏”占总人数的64.7%,“条理性差”占21.6%,“词不达意”占9.8%。

  从以上不难看出,学生并不是天生不喜欢语文,而是后天的教育培养或者是语言环境让孩子对于语文、母语表现出了厌倦。

  近日一位来电反映自己孩子不喜欢语文的家长告诉记者,孩子逃语文课,或在语文课上睡觉,看小说;读了很多课外书,对语文课本不感兴趣。家长批评了,还振振有词地说考前突击一两个月,往往就能考出一个鹤立鸡群的分数。

  母语兴趣读本呼之欲出

  正如张庆所说的那样孩子语文学习兴趣不高,主要和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有关而他的团队则通过教材编写和编撰课外阅读书籍等手段在改变这一问题。据了解,由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张庆先生主持编写的苏教版语文教材,得到了教育部、教材审查委员以及全国实验区老师的好评。据悉,目前近两千万个家庭,近两千万个孩子,上亿的中国人,都将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结下不解之缘,都将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为载体来进行母语的学习,都将受到教材文化的辐射和滋养。为了更好地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亲近母语,继今年1月创刊的《七彩语文》(中高年级、作文)杂志后,《七彩语文》(小学低年级)也将于近日与读者见面,《七彩语文》这是全国第一本小学语文新课程新教材延伸期刊。杂志旨在帮助全国的读者更快乐地学习语文教材,更有效地提高语文学习能力,为全国的读者搭建一座与教材互动的桥梁。

  研究所还邀约了文学博士、教育硕士、一线优秀教师组成精英团队,从浩瀚的阅读宝库中精选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优秀读物,编成配合学生教材的自读课文《七彩阅读》。《七彩阅读》则配套自读课本内容的选择除了重趣味、重情节之外,也注意读物的语言规范流畅、这种良好的语言习惯,对孩子今后的一生都有正面的影响。

  另外,《苏教版教材配套学习光盘》,是研究所聘请了几十名课程专家,上百名软件工程师,近千名实验教师,整整花了六年时间,研发而成的国内最先进的多媒体学习软件。光盘用动画、游戏等吸引孩子的现代数字技术,创造语文学习的优质平台,让纸质、平面、静态的文本信息实现丰富生动、三维立体、动态声像的转变,激发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也让语文教学更具有吸引力。

  “一流的母语教材,一流的母语教育,一流的母语文化”,是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全体人员共同的追求。因为有了这样的追求,他们就有一种光荣感和使命感。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所从事的母语教育工作,关系到全国几亿孩子的成长。所长张庆先生对我们说:我们做的是一份阳光的事业,是一份未来的事业,这样的事业要求我们只能做得更好!

  对话母语教材主编

  在母语教育改革过程中,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张庆先生领导的母语教育团队,对以往的母语教育进行了深刻的反思,对未来的母语教育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记者近日与江苏南京凤凰母语研究所所长张庆先生进行了有关母语教育的对话。

  记者:目前我国的母语教育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日益知识化、习题化、繁琐化,您是怎么看待母语教育中的问题的?

  张庆:受科学主义的影响,想用学习数理化的方式,用学习外语的方法,来做母语教育,也搞知识点,能力点,把母语弄得支离破碎,是不行的。所以孩子学了很多阅读的知识,却不懂如何读书;学了很多写作知识,却不知道如何写文章。孩子书读得少,文章写不好,说话也少一点文化。目前母语教育面临的变革,是在探索一条如何把儿童的认知规律与母语教育规律结合起来的道路。

  任何改革都不可能一蹴而就的,母语教育改革当然也是如此,诚如您所说,现在的母语教学存在着重知识,重习题,重考分的问题,但是,我们也看到很多学校、老师、家长已经逐渐意识到“考分只管一时,素质能管一世。”在教学中,老师眼中已经不仅有知识,还关注孩子,关注孩子语文素养的提高。

  记者:面对母语危机,知名作家王蒙呼吁全球华人保卫汉语,展开一场保卫战。面对母语教育的这样或者那样的不利局面,作为母语教育专家,您觉得应该怎样应对?

  张庆:非常感谢王蒙先生对母语和母语教育的关爱。但我们也听说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互联网的发展,世界上有两种语言呈现出强势状态,一种是英语,一种是汉语。目前,大量的信息正用这两种语言储存、传播和交流,很多国家正在掀起“汉语热”。我们对母语的传承和发展持积极乐观的态度。作为一名母语教育工作者,我们也一直在反思我们母语教育的现状,并以探索成功的母语教育之路为己任。

  考试并不是督促学习的最佳法宝。如果学习的动力纯粹是考试,即使有效益也只能是暂时的。分数是敲门砖,门敲开了,自然就会被丢在一边。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母语学习是终生的,不调动起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不可能维持终生学习的热情。我们现在要做的,关键要把培养青少年对于母语的热爱放在应有的位置上。

  记者:吕淑湘曾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他会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根据这一教育理念,我们如何通过课外读物让孩子喜欢语文?选择这方面的读物有何讲究呢?

  张庆:我是这样理解吕淑湘这句话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主要是得法于课堂,得益于课外。单向的知识传播和枯燥的训练无论如何也培养不出孩子学习语文的兴趣,没有任何引导的课外阅读也并不会让孩子喜欢语文。

  每一个母语教育工作者,都有责任和义务为孩子推荐并指导孩子阅读适合他们的读物。在选择读物方面,首先要给孩子打开广阔的阅读视野,童话故事、诗歌散文、天文地理、军事科学等等都可以涉及。家长在选择读物的时候,切忌跟风和盲从,假如在选择的过程中有疑虑,最好听听老师和学校的建议。

  记者:有人反映,孩子不喜欢语文,这是不是说明现在的语文课堂教育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方面有缺憾呢?如果有,我们又如何解决这一课堂内的教育难题呢?

  张庆:孩子语文学习兴趣不高,主要和传统的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有关,新的语文课程正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学生使用的教材正在发生巨大的改变,比如原来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的识字教材,我们结合孩子的生活,根据汉语的特点,创造性地设计了“词串识字”。除了课程和教材之外,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还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比如结合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做专题研究,举办各种形式的语文学习活动等等。

  记者:母语教育与英语教育这一对矛盾在现实教育中,我们应该如何正确看待二者之间的关系?

  张庆:纵观历史,越是开放的环境,母语的重要性越是格外彰显。在这个问题上,要避免将母语与外语对立起来的错误认识,一定要以开放的心态看待母语。学外语、学汉语二者本身并不矛盾,汉语水平的下降不能简单归罪于外语学习。

本报记者 王琦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