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来自大洋彼岸的温情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3:45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8月份的一个周六,雪超早早就等候在了电话旁。这是她与赵阿姨约好的时间。

  铃声准时响起。雪超急切地拿起听筒。

  “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

  一根电话线,让一颗颤抖着的感激之心,跨越了大西洋,和彼岸的另一颗原本陌生的心联系到了一起。

  这是雪超第二次和赵阿姨通电话了。

  在雪超的心目中,赵阿姨是一个可敬可爱的人。

  “我真的非常感谢他们。”内敛的雪超并不知道应该如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她心中的激动与兴奋,完全从她的脸上透露了出来。

  赵女士在了解了雪超的基本情况后,很快就把钱汇了过来。

  “我立刻汇报了我的各科成绩。”刚刚18岁的雪超说:“我想让他们相信,他们对我的帮助是不会白费的。”

  关爱在感激中传递

  学费的问题终于有了眉目,高兴的不止是雪超,还有雪超患病的父亲。不久之前还在一筹莫展的他,现在,笑容天天堆在脸上。

  “赵女士在这个节骨眼上给了我们帮助。她帮助的不光是学费,她还让雪超懂得了关心、爱护别人。”雪超的父亲说。

  赵女士的援手,让这个贫困家庭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变化。放下心来的雪超,不知从哪弄来一本手语书在偷偷地学着。

  “在家没事,我就随便看看。”有些腼腆的雪超不愿透露自己的心思。

  但是,父亲却道出了女儿的心愿——

  “她跟我说,赵阿姨帮助了咱们,咱也要让这爱心传递下去。咱家现在没有经济能力帮助别人,就做点实际的吧。我学会了手语的话,就可以去做志愿者,帮助残疾人。”

  “长大后,有能力了,我也要资助更多和我一样的人。”雪超的脸上透着坚定和认真。

  难舍的“中国情结”

  雪超口口声声说着的那个赵阿姨,出国之前曾在北京的中央民族大学工作。

  “我跟我先生都是《人民日报海外版》的忠实读者。”赵笑都说:“来美国20来年,每天都读这份报纸。”

  “看到了这个报道后,我就非常想与雪超联系,向她提供帮助。”赵笑都把过程说得很简单:“通过电话联系,我们对雪超的印象很好,感觉她很懂事,也比较成熟。”

  “从我内心来讲,对雪超的资助,主要是出自于难以割舍的‘中国情结’。”身在美国的赵笑都说:“我在中国军营生活多年,后来又在中国的大学工作。这样的出身背景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世界观,让我留着一种很难改变的传统习惯。”

  “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

  雪超是赵笑都资助的第一个中国大陆学校的学生。但在此之前,她已经资助了4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其中3人顺利完成了学业,另一个还正在华盛顿大学就读。

  “中国情结”让赵笑都十分关注中国的消息。除了每天必看《人民日报海外版》,她还通过卫星天线,经常收看中国电视节目。

  “1992、1998年中国南方发洪水时,我都向红十字会捐了款。钱虽然不多,但希望尽自己的一点微薄之力帮助灾民。还有,看到中国申奥成功,我们马上申请做2008奥运志愿者。”

  已知天命年龄的赵笑都有一个幸福温馨的家庭。多年的美国生活,使她深深感到,教育、人才对中华民族振兴的重要性。

  “我们帮助雪超这样的好孩子完成学业,就是想让她也拥有一个学习和提高的平台。经过她自己的努力,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才。”

王珊珊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