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命运大转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6:00 长沙晚报

  1935年1月,侵占东北3年多的日本关东军,相继两次制造“察东事件”,把魔爪进一步伸向华北地区。

  面对空前的民族危机,奉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的蒋介石,却把数十万重兵调向大西南,“围剿”长征途中的红军。

  3万对40万,中央红军与国民党军兵力悬殊达到长征以来之最。在湘江岸边未能置红军于死地的蒋介石,发誓要在贵州境内“解决”红军。但,1月15日至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改变了两军对垒的战局,也从此扭转了中国革命的命运。在黔北小城遵义秘密举行的这次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酝酿:在危急的时刻

  离开中央苏区3个月了。红色大军被迫撤离时的号角,化作了历经劫难的悲歌。在博古、李德等人的错误指挥下,此时,中央红军已由出发时的8.6万人锐减到3万人。血战湘江后的悲情,笼罩着这支缺弹少粮、疲惫不堪的远征之师。

  敌人的重兵已在北上湘西的必经之路设下了口袋阵——红军,面临着第五次反“围剿”后最艰难的危局。

  失去军事指挥权两年之久的毛泽东,就是在担架上也没有放弃过对中国革命前途的思考。从湘南通道到黔北黎平,毛泽东等人与“左”倾领导者一路争论。1934年末至1935年初的3个星期内,中央连续召开了三次紧急会议。

  通道会议,开始采纳毛泽东建议红军改去敌人兵力薄弱的贵州的主张;黎平会议,最终接受毛泽东的正确建议,决定放弃去湘西与红2、6军团会合的计划;猴场会议,确定了西渡乌江的行动方针,并排除了李德的军事指挥。所有的变化酝酿着一个更大的变化,所有的期盼铺垫着一个重大转折——遵义会议。

  转折:历史作出选择

  把遵义城一分为二的,是一条与红军大血战之地同名的河流——湘江。

  但悲剧再也不会重演了。

  湘江河畔一座本属于黔军师长柏辉章的两层小楼里,毛泽东在会上进行了长篇发言。他用中国革命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教训,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给革命事业带来的危害,用粉碎敌人前四次“围剿”的事实,说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我党在制定战略战术上犯错误的结果……

  坐在门口的李德一言不发,面前的烟头堆成了小山。这位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代表在到任后的短短一年多内脱离中国实际的瞎指挥,不仅葬送了中央苏区,而且使红军在长征初期屡遭重创。

  3天的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等4项决定,取消了博古、李德最高指挥权,会后又成立了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统一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实际上确立了毛泽东的核心地位。

  50年后,美国作家索尔兹伯里写道:“遵义会议结束了,长征继续进行,毛泽东在掌舵。中国的道路——至少今后半个世纪的路——就这样确定了。”

  续篇:智慧改变了战局

  史料记载,时年3月24日,蒋介石偕夫人飞抵贵阳,督帅“剿共”;4月5日,在贵阳东南发现红军活动,担心来攻,彻夜未眠,后由贵阳飞至昆明;4月9日,急令各路追剿军驰援贵阳;4月10日,飞回贵阳,后急电龙云防堵红军入滇;5月10日,获悉红军渡过金沙江,急忙再由贵阳飞昆明,令中央军及滇军向金沙江追击红军……

  四渡赤水,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用兵如神的毛泽东以一系列军事史上罕见的大手笔指挥红军时西时东、影南实北,牵着蒋介石及其国民党军的鼻子在黔滇之间来回调动,最终跳出了40万国民党军的包围圈。在千山万水间从容飞渡,中央红军最终实现了遵义会议确定的渡江北上的战略方针。

  这一切,都是因为毛泽东重掌了红军的指挥权。

  据新华社贵阳8月31日电

作者:记者 白瑞雪 周之江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