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文化驿站:滋润外来务工人员心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6:07 中国青年报

  本报记者 郑燕峰

  傍晚吃过饭,2008年北京奥运会青岛帆船赛奥运村的建设者们,就三三两两地走进设在工人生活区的“外来务工青年文化驿站”。几名早到的工人已经看完新闻联播,正兴致勃勃地挑选着光盘,打算放松一下。有的工人径直走进了乒乓球室,拉开了“比赛”的架势。有的则走到书架旁,挑选自己喜爱的图书阅读。

  这是记者近日亲眼目睹的一幕。

  到今年8月,已经有157个这样的文化驿站在青岛市的外来务工青年中心、厂矿企业、建筑工地建成。从江苏南通来的徐小华说,文化驿站的建设对农民工来说是件“大好事”。

  这样的“大好事”是团青岛市委服务青年,打造“真情伴青春”服务品牌的一个具体项目。“真情伴青春”服务品牌理念可以用4句话概括:用真情铺展青春的道路,做青年成长成才的阶梯;用真情沁润青春的心灵,做青年思想进步的朋友;用真情激发青春的动力,做青年建功立业的后盾;用真情维护青春的权利,做青年合法权益的代表。

  青岛市有近百万名外来务工人员,年龄在18岁到25岁之间的青年占务工人员总数的72.4%。

  青岛市做的一项调查发现,外来务工人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与外界沟通、交流的渠道。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极其单调、贫乏,读书、看报的机会非常少,而周围的市民大多不愿意和他们交流。精神生活的贫瘠导致很多外来青年自卑和困顿。

  另一个问题是,外来务工人员的性健康缺乏关注。接受调查的人群中,有75%以上的男性经常看黄碟,很多人平均每月看黄碟的钱都在10元以上。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甚至产生了一些猥琐的行为,性犯罪和性病的发生率都在不断增加。

  为改变外来务工青年的精神生活,从2005年起,团青岛市委开始建设文化驿站。他们采取面向社会募集的方式,将募集到的电视机、VCD机、图书、影碟等文化物品和设备进行配置组合,无偿赠送给外来务工青年相对集中的单位,由该单位提供场地及继续充实各类文化用品和设备,共同建成一个随外来务工青年工作地或暂住地变动而迁移的业余精神文化活动场所。

  外来务工青年文化驿站受到外来务工青年的热烈欢迎和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现在和以前可大不一样了,大家有了更多了解外面世界的渠道。”来自江苏南通的电工师傅袁冬灵以前偶儿会买份报纸。他记得报纸常常被工友们争抢着传阅,最后报纸都“烂”得没法看了。

  四川农民工李承也表达了同样的看法:“文化驿站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学习的场所,更重要的是帮我们转变了观念,重新认识了自己,有了学习的热情,各方面意识都有了提高。”

  青岛建设装饰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张波认为,外来务工青年文化驿站的建设,犹如一场及时的春雨,滋润了外来务工人员的心田。

  青岛市固体废弃物处置有限责任公司是青岛市唯一一家垃圾综合处理企业,在太原路中转站和小涧西综合处置场约有百余名外来务工青年。2005年8月,这里成立了外来务工青年文化驿站。公司团组织派专人管理,不断增添新的书籍、棋牌等,并固定开放的时间。通过在驿站读书学习,有一名外来务工人员参加了成人高考,并考上了专科。现在,又有一名青年正在复习,准备参加下次成人高考。

  今年,团青岛市委计划再捐建100处文化驿站,并组织大学生实践小分队和所有的外来务工青年文化驿站结对子,开展联情联谊活动。

  团青岛市委书记陈启说,今后将在条件成熟的外来务工青年文化驿站推进团建工作,让广大外来务工青年回到团组织的怀抱,将文化驿站建成外来务工青年的学习室、普法站、维权点,成为团结和凝聚外来务工青年的纽带。

  本报青岛8月31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