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坚贞伉俪 红色作家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6:20 安徽在线-安徽日报

  8月18日,专程从北京赶到泾县参加省委、省政府主办的王稼祥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朱仲丽,欣然接受采访。

  下午四时许,身着花色连衣裙的朱仲丽精神矍铄,健步来到宾馆大厅,虽已九十多岁高龄,但看过去至少要比实际年龄年轻了二十几岁,素雅端庄而可亲可敬。

   在接受采访时,朱仲丽说她曾几次到过泾县,她说:“记得第一次是二十年前的1986年,那时的县城与农村区别不大,现在却像大城市一样,变化非常大,看了很高兴”。

  当问及参加稼祥同志诞辰百年之际的心情时,朱仲丽神情略显凝重地说:“我来到泾县,不能带着悲哀的心情,因为悲哀不能产生进步,我是带着鼓舞的心情,心潮澎湃。”

  相濡以沫几十年,朱仲丽对王稼祥最为了解,她说:“稼祥同志是为人民谋利益、忠于党的人。他一生所做的事,时时刻刻都是我的好榜样。”

  无论是在延安的窑洞里,还是在驻苏大使期间,或是在事务缠身的重要岗位上,“王稼祥不但谦虚、谨慎,而且非常好学,喜欢读书”,至今,朱仲丽还清楚地记得,王稼祥总是博览群书,任由公务多么繁忙,“他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总要拿着书本在看,甚至有时睡着了,但是书还是抓在手上,灯也没关。”为此,朱仲丽称对她自己这个很“懒”、很好玩的人是一种很好的教育和启发。

  朱仲丽年轻时活泼好动,而王稼祥则好静,善思考。但是,虽然两人的性格不同,却丝毫没有影响他们成为情深意笃的坚贞伉俪。平常遇到闲暇时,他们会在一起打打网球,下下棋,或看看电影,但令朱仲丽遗憾的是,以健身为目的的跳舞活动却怎么也激不起王稼祥的兴趣,对此,朱仲丽表示很能理解稼祥:也是,他是好静善思考的人嘛。而逢有舞会时,可就苦了朱仲丽了,她只得孤身前往,但是王稼祥却少不了要关照她:“去吧,早点回来啊!”每当这时,朱仲丽仍感暖流涌遍全身,对此,朱仲丽倍感王稼祥对她生活上的关心,说道:“夫妻感情,不能强调个人的性格为重,或是差强人意,感情越浓厚,越要为对方着想,我们之所以互相尊重,是以我们的思想、革命意志作为共同奋斗目标的,这是最重要的。”

  王稼祥逝世后,朱仲丽特别难过,思念之情无法排遣,再说,当了40年的医生,离休后也不愿赋闲在家,因此,朱仲丽设想着应该继续发挥她的能力,这就想到要用文字将过去很多东西回忆记录下来,这样,从64岁开始至今,她成为中国最年长的影视制作人并成功创办有着非常影响力的“北京珠珊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朱仲丽创作的第一部作品是《爱与仇》。这部作品虽然诞生于“文革”之后的十年,在经历了多年文字“禁锢”之后,朱仲丽和她的作品可能算是最大胆,最开放的第一人(本),因为书中的历史背景、历史人物,以及所使用的“恋爱”、“拥抱”、“结婚”等字句,“以往是不让写的”。所以这本洋洋37万字的作品一经问世,就获好评。此后,连接着就有《皎洁的月亮》、《黎明与晚霞》等16部作品相继问世。而每部作品大多在20万字以上的长篇,当然不乏频繁见诸报纸杂志。

  随着写作的不断深入,朱仲丽又大胆拓宽创作领域,开始了电视剧(本)的创作。《啊,王稼祥》是朱仲丽创作的第一部电视剧,朱仲丽说,该剧虽然只有六集,不能把王稼祥整个绚丽的人生都写下来,但是仍比较全面地反映出这位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而贡献出自己的毕生精力。该剧收视率不低,除在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播出后,全国各地都在播,现在还在播。

  《春路》是朱仲丽创作的又一部电视剧本,她说:“该剧是以纪实的手法,描写了一位教育革命家以及他的一家怎样参加革命、从事地下工作。剧中真实地记录了教育家的女婿肖劲光、王稼祥以及徐特立等很多老同志如何为了中国革命成功而鞠躬尽瘁的崇高精神。同时还描写了妇女解放、抗争,鞭挞了封建制度。剧中很多故事,我觉得比较新鲜”。朱仲丽说,该剧现已到了后期制作阶段,估计不久观众就能从荧屏上看到。

  朱仲丽动情地说:“我这个人做事比较投入,在写作时,也是如此。有时,即使心情不愉快,只要提起笔来创作,我的整个心就会沉入文字中,好像人就到了那个境界,特别是写到有关王稼祥的内容,我会激动,动情,但我不会流泪,也并不伤感。因为在写作中,我把对稼祥同志的怀念、悲伤全都化为创作的动力,所以,我就能一部接一部地写下去。”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