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解读国务院“节能决定”:既有大棒又有胡萝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8:44 新华网

  

解读国务院“节能决定”:既有大棒又有胡萝卜

  

解读国务院“节能决定”:既有大棒又有胡萝卜

  如何确保完成“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比“十五”末期削减20%的约束性指标,国家发改委负责人8月31日说,国家已经明确要执行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

  最近,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家发改委负责人8月31日解读这份决定时说,近期有关部门将要把单位GDP能耗降低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市、县以及重点耗能企业,将能耗指标纳入各地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和年度考核体系,作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考核内容,作为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另外,我国还将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从源头杜绝能源的浪费。

  国家发改委负责人说,这份决定不仅有问责制这样的“大棒”,还要求出台一系列鼓励节能的“胡萝卜”政策。比如“十一五”期间,国家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节能重大项目、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

  此外,还将实行节能税收优惠政策,国家发改委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制定《节能产品目录》,对生产和使用列入《节能产品目录》的产品,财政部、税务总局将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提出具体的税收优惠政策,报国务院审批。

  为了加大政府对节能的支持力度,这份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要对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工作给予支持,所需节能经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国家除了对节能的宏观指标作出规定外,甚至还对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细节有说法,比如要求严格设定室内空调温度,所有公共建筑内的单位,除特定用途外,都要严格执行夏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低于26摄氏度、冬季室内空调温度设置不高于20摄氏度的要求。(刘世昕)

  决 定 的 颁 布

  新华社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 新华社31日受权发布《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

  《决定》指出,能源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做好能源工作的重要性,高度重视能源安全,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决定》提出,解决中国能源问题,根本出路是坚持开发与节约并举、节约优先的方针,大力推进节能降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必须把节能工作作为当前的紧迫任务,列入各级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切实下大力气,采取强有力措施,确保实现“十一五”能源节约的目标,促进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点击详细

  发 改 委就《决 定》答 问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答问

  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答记者问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赵承 刘铮) 新华社31日受权播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就贯彻国务院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点击详细

  国家发改委:把节能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

  近日,国务院下发了《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以下简称《决定》)。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就贯彻国务院决定精神,进一步加强节能工作的有关问题,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点击详细

  政 策 解 读

  政策解读:产业结构调整成为节能首要途径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赵承、刘铮)新华社31日受权播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快构建节能型产业体系,其中第一条就是大力调整产业结构。

  “节能不仅仅是微观层面的问题,首先是宏观层面的事情,即国民经济的结构问题。”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目前,我国经济增长过于依赖第二产业,低能耗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比重偏低。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40%左右,发达国家平均超过70%,印度也达到了51.2%。

  按照发展改革委测算,如果我国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一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中工业增加值比重相应地降低一个百分点,万元GDP能耗可相应降低约1个百分点。>>点击详细

  政策解读:节能工作实行问责制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赵承、刘铮)新华社31日受权播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明确规定,要将能耗指标作为地方政府领导干部和国有大中型企业负责人的重要考核内容,实行节能工作问责制。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解释说,根据《决定》,要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评价考核体系。发展改革委将“十一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目标分解落实到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省级人民政府要将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到各市、县以及重点耗能企业,实行严格的目标责任制。>>点击详细

  政策解读:节能经费纳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赵承、刘铮)新华社31日受权播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提出,各级政府要对节能技术与产品推广、示范试点、宣传培训、信息服务和表彰奖励等工作给予支持,所需节能经费纳入各级人民政府财政预算。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有关负责人表示,“十一五”期间,国家每年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支持节能重大项目、示范项目及高效节能产品的推广。今年上半年,共安排国债资金5.4亿元作为项目补助资金,支持了98个重点节能项目,这些项目实施后,每年可节约能源720万吨标准煤。>>点击详细

  政策解读:项目节能审查将从源头杜绝能源浪费

  新华网北京8月31日电(记者赵承、刘铮)新华社31日受权播发的《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强调,对未进行节能审查或未能通过节能审查的项目一律不得审批、核准,以从源头杜绝能源的浪费。

  《决定》提出,建立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制度。有关部门和地方人民政府要对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含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进行节能评估和审查。对擅自批准项目建设的,要依法依规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点击详细

  

解读国务院“节能决定”:既有大棒又有胡萝卜

  谁为节能降耗把脉:专业化"节能医生"应对症下药

  当前市场上的节能产品种类繁多,推广力度很大,但诊断检测机构缺乏。有关专家指出,节能市场“缺医不少药”,要使节能工作真正落在实处,关键是要有更多的专业的“节能医生”,对症下药地开出节能良方,才能产生应有的经济效益。>>点击详细

  

解读国务院“节能决定”:既有大棒又有胡萝卜
节能降耗目标:

  上半年单位GDP能耗不降反升 对策正在酝酿中

  今年上半年,中国单位GDP能耗增加0.8%,而中国的目标是促其在年内下降4%。

  “数据表明经济的增长方式还没有调整过来,能耗产业拉动经济增长的方式还是没有得到转变。”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官员说。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在全国节能工作会议上说,如果这种趋势不能尽快扭转,不仅关系到今年单位GDP能耗降低4%的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势头能否继续保持下去,也必将对整个“十一五”时期内的经济发展和节能工作产生不利影响。>>点击详细

  上半年能耗不降反升,关键是缺少硬约束

  反思上半年全国能耗指标不降反升的事实,其中的深层原因,仍是旧有的发展思路在作怪,在一些地方的领导干部头脑中,以GDP论英雄的政绩观仍大有市场。

  有鉴于此,要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20%的指标,有必要将能耗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任期内的业绩考核内容。

  在过去一段时期里,我们往往把发展理解为经济发展,而把经济发展又单纯视为GDP的增长。各项政策、措施、考核制度和考评办法等等,也都是围绕着GDP这个指挥棒来转的。在这种考评模式下,经济增长还是硬指标,节能降耗只是个软目标。在这种旧有的考核办法、用人导向的指导下,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节能降耗目标,难!>>点击详细

  

解读国务院“节能决定”:既有大棒又有胡萝卜
减排节能措施:

  马凯:下半年将加大节能降耗和环保工作力度

  新华网北京8月25日电(记者邹声文、张宗堂)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马凯25日在京表示,我国能源消耗过多、环境压力较大的问题依然突出,下半年要落实节能、主要污染物减排目标责任制,严格检查和考核,切实加大节能降耗和环保工作力度。

  马凯是受国务院委托向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报告今年以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时作此表示的。>>点击详细

  生态环境持续恶化 各级政府将被套上环保问责“紧箍咒”

  新华网北京8月24日电(记者顾瑞珍、周雷)今年上半年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2%和5.8%。我国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各级政府将被套上更为严格的环保问责“紧箍咒”。>>点击详细

  

解读国务院“节能决定”:既有大棒又有胡萝卜
相关报道:

  高能耗:停不下来的"红舞鞋"? 谨防染上浮夸风

  如何应对能耗水平不降反升 多管齐下社会齐动员

  GDP高涨背后是能耗的急速上升 我们该如何去应对?

  来源:中国青年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