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学会对比,才能找到幸福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9:26 南方日报

  本报灾区孩子上学问题报道牵动城市同龄人

  学会对比,才能找到幸福

  第109中把“新幸福观”概括为:知足、负责、感恩、施予

  本报讯(记者/谢苗枫实习生/徐滔)几天来,本报“一个不能少”的系列报道,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家长和老师纷纷用受灾地区学生求学心切的故事,来鞭策自己的孩子珍惜眼前的幸福生活。

  尽管今天才正式开学,但在昨天注册报到时,广州第109中学就举行了以“幸福是什么”为主题的“学前教育”,引导学生对比灾区孩子上学难现象,与孩子们一起把“新幸福观”概括为“知足、负责、感恩、施予”,并拟在新学年起开设校本课程进行相关德育教育。

  109中校长:

  “知道‘幸福’的孩子才会更有担当”

  “谁都渴望幸福,我们为什么不能教孩子去寻找幸福呢?”昨天,广州第109中校长张仲庆谈起“新幸福观”时表示,社会经济越来越好,然而不少青少年并不知道“幸福”是什么。

  “他们智商不比你们低,手脚也不比你们差,但却要在比你们差百倍的环境中学习。”张仲庆指着一张本报刊发的乐昌市受灾学生的图片问道,“跟他们比,难道你们不觉得自己幸福吗!?”

  为什么要教孩子寻找幸福?“因为,包括青少年问题在内的很多社会问题归根到底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些‘孝敬、仁厚、宽容、责任’等传统美德出现了缺失。”张仲庆解释,因此,借着不少学生进校门就打听灾区同龄人上学问题的契机,我们希望通过诠释幸福的概念,让学生们在生活的细节中去发现幸福。明白知足是一种幸福,负责是一种幸福,感恩是一种幸福,施予更是一种幸福。能够明白幸福的孩子才会更有担当,这样也可以从骨子里堵住青少年走上歧途的可能。

  中学生的幸福观:

  施比受更幸福

  看到学校的宣传短片里因受灾而倒塌的房子、外出打工的准大学生;听到老师们说的一个个贫困家庭孩子读书难的故事;得悉山那边的同龄人或许上一趟学要走好几个小时的路程后,昨天,广州第109中的近千名学生与同学、老师分享了他们所认为的“幸福”——

  “我暑假跟着爸爸到我们家助学的乐昌小妹妹家看她。当看到她背着我送的书包笑的时候,我突然觉得很幸福。”高二学生小陈认为,施比受更幸福。

  “刚才看到画面上灾区孩子光着脚从快要倒塌的房子跑出来时,我发觉我们每天吃好、用好、能读书就是一种幸福。”高一新生小刘眼里还噙着泪花。

  “那天,我在天河城南门对一个乱丢纸巾的阿姨说‘不能乱丢垃圾’后,心口跳得特别厉害,但很自豪,很高兴,这算幸福吗?”一个初二的小男孩对自己的“见义勇为”还有点“害羞”。

  ……

  短短一个上午,记者发现,一个“知足、负责、感恩、施予”的广义新幸福观轮廓在孩子们的心中渐渐清晰。他们大多认为,处理与父母、与同学、与老师及与他人的关系,如果常常从是否“知足、负责、感恩、施予”出发,会获得很大的愉悦感、成就感,也直接决定着自己幸福的程度。

  老师、家长:

  学校家庭社会需合力引领孩子珍惜幸福

  别开生面的“学前教育”也吸引了一些领孩子上学的家长当“旁听生”,很多家长很受感触。广州某大企业一位何姓老总告诉记者,有一天他推掉所有应酬回家陪孩子,打开冰箱时吃了一惊,一条只剩下骨架的清蒸鲈鱼就是儿子留给自己的“菜”。“读高中的儿子在一旁哈哈大笑,‘平时的鱼骨头都是老爸包下来的。’我才发现平时把最好的东西都留给孩子,却没有教育孩子怎样关心别人。”老总“醒悟”地说。

  “城市的孩子生活在一个没有对比或不懂得对比的环境中,缺乏震撼力。于是,在幸福的环境中他们把幸福给丢了。”广州市教育局德育工作室有关负责人认为,而震撼力的获得,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拧成一股合力,而通过对比灾区孩子上学问题,能帮助孩子理解及珍惜幸福。

  而在分班讨论时,很多班主任都表示,大道理其实每个学生都懂,但“知行易难”,德育工作最主要的课堂还在点点滴滴的生活中,学校只是一个引导者。家长与社会不仅要把孩子领到学校,还应与学校一起领孩子珍惜幸福,健康成长。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