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广州悄然兴起读经堂 “国学老太太”播读经“火种”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09:27 南方日报

  最近,上海一家全日制私塾“孟母堂”因违背《义务教育法》的精神而被教育部门查封,“读经”这一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教育方式再次成为焦点。记者通过调查发现,广州也有不少读经堂,其中少部分是“孟母堂”一类的全日制私塾。许多老师和家长认为,孩子们通过读经而改变。这种改变,反映了他们短暂的兴趣爱好,还是植入了国学之根,还不得而知。

  在这股“读经热”中,华师附中退休老师、“国学老太太”郑千一广受媒体关注。

目前在广州天河区的石牌小学、华师附小、五山小学,郑千一的读经理念被推广和认可。

  郑千一出生于书香门第,前后四代共有80多人从事教育。革命音乐家贺渌汀就出自她祖父创办的学校。她跟记者回忆着故乡湖南隆回,儿时在隆回,《三字经》、《弟子规》、《四书》、《五经》几乎人人会背。老太太说,“所以,我们小小的县城才出了清末著名的思想家、改革先驱者魏源,出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蔡锷。这足以见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孕育人才的伟大力量。”

  老太太眉飞色舞地讲起了自己推广读经运动的经历和理念。近5年来她几乎走遍了广州、深圳、北京、湖南、甘肃、山东、江苏等11个省市的中小学、幼儿园,在讲台上留下了郑千一传播读经的“火种”。老太太虽然单枪匹马,但如今她的“事迹”已经引来了国家教育部调研组的专程调研。日前,她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传统文化中正面是主流

  记者(以下简称“记”):为什么我们有必要让孩子们重新诵读经史子集呢?

  郑千一(以下简称“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品质是培养人文感情,人文教育恰恰是我们现行教育体制中比较缺少的环节。现在我们的学校教育缺乏一种“生命意识”。相比之下,优秀传统文化则在“立人”方面显得更为完整、丰满和韵味浓郁。比如,“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这些理念的建立,就是在建筑人文精神之上,滋润学生心灵。经典文化中有太多这样的例子。应当说,离开了培养“人”的生命意识,任何文化思考都会失去真正的教育价值。

  记:但“四书五经、三纲五常”也在相当一段时间内束缚了中国人的心智,导致了中国近代相当一段长时间的衰落。

  郑:是的。所以,我反对食古不化,反对把所有的传统文化的东西都搬过来。传统文化毕竟是建立在农耕封建文化基础之上的东西,里边有正面的东西,也有糟粕的东西。但我们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只看到了“糟粕”的部分,这使优秀的传统文化失落了100多年。应当说,传统文化中正面的东西是主要的。优秀传统文化集合了和谐、真诚、正直、与人为善的健康、积极的力量。国学大师文怀沙总结得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开创进取、自强不息、务实乐天、兼容大度、重德好仁、精忠报国”的优秀品格。你想想,这不正是“八荣八耻”所提倡的内容吗?

  孩子背经典比成年容易

  记:为什么在孩子很小的时候适合读经呢?

  郑:人在生理上有一个特殊现象,叫做“绝对音感”,就是依靠耳朵的超强记忆力进行辨识和记忆。这种“绝对音感”在6岁之前最强,6岁之后就逐渐递减。教育学专家的研究表明,人在0—13岁的记忆力最强。所以,在孩子们记忆力最好的时候,让古代经典在他们脑子里埋下根基,会比等到成年以后再背诵容易得多。你们可以看到,我教过的孩子有一些只有4—6岁,但是《道德经》、《大学》、《论语》他们都背得滚瓜烂熟。因为这些经典古籍大多有一个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所以孩子们背得非常快。这是一个“快乐诵读,愉悦背诵”的过程。我做过一个统计,让我的孩子们背诵岳飞的《满江红》,平均时间只用了7分钟。尽管他们不会写这些字,也不懂其中的意思,但是经过反复复习后,无论是唐诗宋词还是《中庸》、《易经》,他们都背得比成人快得多也牢固得多。

  读经可作义务教育补充

  记:您怎么看待“孟母堂”事件?

  郑:我认为“孟母堂”的初衷是好的,但是做法有些极端,因为完全依靠教授经典文化并不能满足孩子们身心发展的全部需求。一个人要成材,需要科学知识、技能和人文三方面的教育,缺一不可。而“孟母堂”只能提供人文教育的部分,其他两个部分必须在九年制义务教育里完成。

  记:在您的教育理念中,如何处理义务教育和经典文化教育二者关系呢?

  郑:我认为,少儿读经应该作为九年制义务教育的一种有益补充,这就好像给一杯咖啡加一块糖。首先,读经能够教会孩子们如何“立人”;其次,读经能让他们从博大精深的古代汉语中感受到汉字之美、民族之伟大,爱国主义情操会油然而生;同时,还能很自然地提升孩子们驾驭汉语、古文的能力。比如,顾炎武提出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通过国学老师加入历史故事的串讲,爱国主义的教育就不会只是空谈,在孩子们的心目中会树立起活生生的英雄形象。

  记:配合义务教育,您认为应当采用怎样的模式推广少儿读经呢?

  郑:我认为,最主要应该在幼儿园阶段,在九年制义务教育之前打下一个基础。幼儿园里每天上、下午各10分钟,通过反复诵读、巩固记忆。坚持3年时间,可以让孩子们在学龄前就把《三字经》、《弟子规》、《千字文》和一些唐诗宋词背得滚瓜烂熟。之后,在小学、初中阶段,每天坚持10—15分钟诵读,日积月累,孩子的德行、学识都会有明显的进步。此外,我认为少儿读经更为主要的环节应当放在家庭,孩子每日在家里诵读经典,会感染到父母。有一个打动我的例子,石牌村一个妇女本是文盲,但是她受到儿子在石牌小学读经的影响,天天陪孩子读经,不打麻将了,夫妻关系、婆媳关系变好了。我的教育理念是,以学校为集点发散开来,培养学习型的家庭、学习型的社区,继而让优秀传统文化中最为核心的“和”影响全社会,从而在某种程度上为构建和谐社会推波助澜。

  本报记者陈祥蕉见习记者李培

  图:

  郑千一(右二)到东莞讲座,受到家长和孩子们欢迎。陈祥蕉摄

  家长和孩子一起读经。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