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有多少调价政策在步“石油”的后尘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1日12:00 光明网
李季平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日前公布的半年报显示:今年前6个月公司实现净利润806,8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9,4%,再创历史同期最好水平。截止到6月30日的6个月内,中石油共实现销售收入3265,5亿元,同比上升25,3%,实现经营利润1152,9亿元,同比上升28,2%。(上海证券报8月24日)

  这一报道说明,今年前6个月,中石油又取得了骄人的经营业绩。按照业内人士分析

,实现的这800多亿净利润,是在炼油企业亏损和今年3月份起国家开征暴利税等项增支因素前提下完成的,如果没有这些,中石油的经营业绩将会更好。

  是啊。中石油的业绩是客观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谁也抹杀不了。可从广大公众的角度看,大概就是另一回事了:像中石油这样的高度垄断行业,恐怕是业绩越好,赢利越多,越使老百姓高兴不起来。为什么?因为在普通公众看来,你中石油的这些利润中,到底有多少是靠自己科技进步、管理创新、节能降耗实现的,又有多少是靠国家的涨价政策从消费者口袋中获取的?这类情况相关部门很少向社会公布。在公众的印象当中,石油价格总是涨了又涨,仅从去年到今年4月,就连续涨价几次,价格几乎翻了一番。今年的最后一次调价,虽然政府对交通运输、出租车等相关行业给了一些补贴,可石油涨价后的最终成本都要由普通消费者来负担。从这个意义上讲,你石油行业的利润越高,也就意味着普通群众的付出越大。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果一个垄断行业,一方面靠政府的行政手段频频涨价,社会颇多怨言;一方面却以高出其他行业几倍的利润炫耀业绩,向政府缴纳暴利税,这就难免使公众感到迷惑:这样的结果是怎么造成的?这个行业的涨价理由、涨价幅度等,是否充分论证、是否科学?这其中的暴利税,是企业交给国家的、还是企业通过“涨价”从老百姓手中刮来的?

  问题的严重性在于:按照一些专家的观点,对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资源类商品,价格形成机制要逐步改革,使其反映资源的稀缺性,充分体现其价值,说白了就是要“不断涨价”。实际上也是这样。近一两年,有的已经涨过了,如煤、电、煤气、天然气等,有的准备涨,如居民生活用水,要征收每吨0,8元的“污水处理费”。

  在这些资源类产品涨价的同时,令老百姓感到恐惧的是,每一次涨价时都几乎必须提出的两个理由:“考虑群众的承受能力”;“价格要逐步提高,不能一步到位”。对此,消费者不仅要问:我们每天生存之必须的产品价格,涨到多高就算到位了?对群众的这些疑问,我们的专家总爱和外国比。前几天我看到一份资料,有专家称:美国的一吨水合人民币是21元多,我们的水价改革才刚刚起步。我不知道说这话的专家是否想过,中国的老百姓也愿意向政府交纳21元一吨的水费,可是,他们的收入能和美国的收入相比吗?

  应当看到,价格的改革,特别是关系到群众生存方面的资源类必须品提价,必须考虑多方面的社会因素,如果我们今后相继出台的一些价格调整,最终的结果都像石油行业一样:一边频繁涨价,一边利润大增,那既有违社会公平,也不是我们决策部门的初衷。现在,使公众感到忧虑的是,今后还会有多少调价的政策在步石油的后尘?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