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原来魔幻才是现实的出口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06:00 光明网
十一(北京剧评人)

  《建筑师》并不是一个大众化的作品,易卜生在此探讨的问题,与将“有车有房”作为人生目标的饮食男女无关。《建筑大师》很好地凸现了易卜生对待生命的严肃精神,更在演出形式上坚持将严肃进行到底。

  阅读易卜生《建筑师》的剧本时常走神:信息量非常大,严谨密实,仿佛作者为剧中一切都作出了合理的解释,但笔者就是不相信,因为人物很冰冷;笔者也想象不出当人物

登上舞台,他们在贴着墙纸壁炉燃烧的起居室三面墙内如何对话,因为台词如此理性。然而,林兆华版的《建筑大师》却解决了这些问题。

  大导将舞台简约成斜角平面空阔而封闭的场所(我想那是男主角索尔尼斯的头脑吧?)。影影绰绰的身影、远远近近的声音,叠加而来的效果特别适合原著。观众可以直观地感受到一个行走在崩溃边缘的男人梦魇般的思绪。具体的生活化场面被取消,取而代之的是妻子艾琳、女秘书开雅、危险的助手瑞格纳、催账人般的肺痨病人的声音……对男主角索尔尼斯来说都是纠缠不清的烦恼。

  林兆华在排演契诃夫的《樱桃园》时,便造了一座凌空而起的魔幻洞穴,并要演员由具体鲜活的人物形象中抽离出来,只作为“声源”而存在。如果说《樱桃园》中这一处理略显牵强的话,那么它在《建筑大师》中的延续却是恰到好处的。由此,我们才摸索到了狭窄的门径,走进了索尔尼斯的心灵深处,窥探他的心路历程——

  索尔尼斯出生在一个笃信宗教的家庭,这给他的自我认知打上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在他看来只有为上帝建造带尖塔的教堂才是惟一有价值的事业。但从十年前完成了杰作的那一刻起,他开始背离上帝。想要求得到个人自由的愿望原本无可厚非,只是他在放弃旧有信仰的同时堕入了“魔道”,坠进了世俗的泥潭。从此,他只为普通人建造舒适的住宅,也因此获得了众人的认可和世俗层面的成功。然而,索尔尼斯并不快乐,在内心深处他挣扎着。因为这不是他所要的自我实现。

  直到神秘女子希尔达出现,这个背叛了自己美满殷实的家庭、自信在道德上绝对健全、不在乎常人的目光只在乎自我感受的疯狂精灵出现后,索尔尼斯才豁然开朗:无需在乎世俗的否定或肯定,不必计算物质的累积及数目。他惊异地发现,自我实现不过是将花环挂上塔尖这样一件轻而易举的简单小事。希尔达信手抛出一片花田的段落令每一个观众眼前一亮,紫色的花朵、悠远的光线都营造出魔幻的意境,也如男主角的精神世界,逐渐飞升,最终消失在连天的长梯尽头。

  必须承认,《建筑师》并不是一个大众化的作品,易卜生在此探讨的问题,与将“有车有房”作为人生目标的饮食男女天然无关。在资本主义社会,自我实现不过就是商业的成功、资本的比较。审视当下现实,我们也不过如此。当索尔尼斯晚年后悔,当他看透自己世俗成功并将之弃如敝帚的时候,是扇了物质而自卑的当代人一记响亮的耳光。《建筑大师》很好地凸现了易卜生对待生命的严肃精神,更在演出形式上坚持将严肃进行到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