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六把钥匙开好“三农”这把锁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07:12 中国青年报

  通讯员 李文典 周振碑 本报记者 潘志贤

  在河南省邓州市汲滩镇张井村村委会大院的外墙上,有一幅宣传漫画:“三农”问题被画成一把锁,锁鼻上挂着六把钥匙。

  该村党支部书记孙永浩对记者说,这是邓州市推行的“4+2”工作法的通俗图解。

中共邓州市委、市政府规定,凡是村里的重大事务,都先由党支部提议,再交村“两委”商议,然后交党员大会审议,最后由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大会作决议,这是“四道会”。决议形成后,还要公示并征求群众意见,实施结果也要公示,接受群众监督,这是“两张榜”。农民们则形象地将它比喻为“六把钥匙开一把锁”。

  在邓州市,“4+2”工作法已成为村里议事办事的“铁章程”。“4+2”工作法引起了中央纪委、河南省委有关领导的关注,他们先后来到邓州进行调研,对“4+2”工作法予以肯定。

  邓州市地处豫西南,是一个拥有240万亩耕地、153万人口的农业大市。早在10年前,邓州市就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但由于缺少制度的保障,长期以来主要流于形式。2005年初,通过分析农村信访问题,新上任的中共南阳市委常委、邓州市委书记刘朝瑞提出了“4+2”工作法。

  刘朝瑞认为,决策程序和公共权力缺少规范,是农村基层产生各种矛盾的根源之一。实行“4+2”工作法,针对的就是这些问题,核心是要有严格的村民代表制度做支撑。”2005年,邓州市以10户或15户农民为单位,直选了3.2万名村民代表。市里给每个代表发代表证,代表照片上公示墙,明确他们的责任与权利。

  这次选举,使村民代表的心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当上村民代表的夏集乡陈营村村民程传明说:“过去我是干部指派的村民代表,议事时心里没底,总觉得该给领导‘补台’。经过直选后,我觉得不能愧对选我的人,所以敢理直气壮地代表群众了。”

  据邓州市纪委书记寇智洪介绍,根据市纪委调查,“4+2”工作法规定的民主、公开、透明的决策程序,有效预防和减少了农村基层干部滥用、乱用权力,从源头上减少了违纪违法行为的发生。实行“4+2”工作法后,农村信访量同比下降了60%多,有42个村的“两委”由乱到治。

  记者在邓州采访时发现,“4+2”工作法使邓州市农村工作由传统的行政推动,一级压一级,转变为以群众为主体,村级事务基本实现由群众议、群众定、群众干。

  半年前,该市腰店乡燕店村的干部们想引资120万元建设一个砖场,先是党支部提议,接着村“两委”会议通过,在党员会上,党支部又让党小组长做党员工作,这一关也过了。但到村民代表表决时,65名代表投了40多张反对票。他们说,砖场是个“地老虎”,太“吃地”。该村党支部书记牛正科感慨地说:“过去,群众说不行,干部也要干;如今,我们可没这个权力了。”

  取消农业税后,让农民自愿集资捐款搞农村建设是很难的一件事,但是,2005年,邓州市农民在短短50天内就集资4200万元,用于填补道路“村村通”工程的资金缺口。消息传出,省内一些媒体的记者都抱怀疑态度。有人说,南阳市刚刚下过文件,禁止借“村村通”向农民强收款物。邓州老百姓就那么好说话?没有强迫才怪呢。有记者特地跑到邓州调查,结果发现,该市修路不仅没发生一起上访事件,群众反而踊跃集资。

  “邓州人均集资28元,超过了‘一事一议’每人集资不能多于15元的‘高压线’,关键是民主管理这个‘法宝’发挥了作用。”记者报道说。

  该市汲潭镇张井村农民张善秋是个“老上访”,多年来一直对村里财务不公开不满,有一年还带着被子床垫,躺到镇政府大院里反映问题。这一次修路集资,张善秋主动捐资600元,路修好后,66岁的张善秋还提出不要工资,义务护路。他告诉记者:“关键是现在程序走得对,路子走得对。”

  本报郑州9月1日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