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气温不降,秋候鸟迟迟不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07:14 南京报业网-金陵晚报

  【金陵晚报报道】金陵晚报记者于飞

  “秋天到了,一群大雁往南飞,一会儿排成‘一’字,一会儿排成‘人’字……”大家小时候应该都读过这段熟悉的课文。然而,气温迟迟不降,使得原本应该出现的一些“稀客”们,始终没有在南京露面,这让南京活跃的观鸟人有些遗憾。不过,他们还是对这个“观鸟黄金季节”比较期待,各种准备工作正在就绪:今年秋天,我们在南京能看到多少“

携家带子”的迁徙候鸟呢?

  候鸟对天气非常敏感

  江苏野鸟会的拙石告诉记者,在大自然中随季节的变化而南来北往的鸟儿就被称为候鸟。在中国的1244种鸟中,有一半是候鸟。候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在忙于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奔波,这些行为被称为迁徙。鸟类的迁徙像是一种有计划的周密的旅行。它们有准确的时间、路线和明白无误的目的地。

  小小的鸟类,为什么能够做到这一点?据介绍,虽然生物学家已经做了大量研究,但却未能揭开其中的奥秘。目前,鸟类学家所提出的解释都还是一些假说而已:科学家从地球历史的角度考虑,认为鸟类的迁徙起源于冰川时期。因为在新生代第四纪曾发生过数次冰川运动,自北半球向南侵蚀,冰川来临,气候变冷,鸟类出于生计,被迫南迁,等冰川溶化后再北归。由于冰川周期性的侵蚀和退却,候鸟极易形成与之相适应的定期性往返的迁徙生物遗传本能,于是便世代相传,形成习性。第二种假说认为,鸟类的迁徙是由于生活条件的改变而引起的,南迁越冬,是因为北方冬日食物减少;夏日北迁,是由于北方高纬度地区日照时间长,对于寻食、育雏有许多好处。

  候鸟是对天气变化最敏感的一大种禽,天气因素对候鸟迁徙行为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其行为、觅食这两个外部影响。拙石说,以往这个时候,南京郊区的湿地就已经迎来了迁徙中停留的候鸟,大多数都是鸻鹬类的水鸟,比如金眶鸻、环粳鸻,都是比较常见的。但是,由于天气炎热,这些鸟至今还没达到南京。

  不少城市已迎来秋候鸟

  据介绍,候鸟迁徙的路线是固定的。北半球的候鸟迁移路径主要可分为北美亚特兰大迁移路径、北美密西西比迁移路径、北美中央迁移路径、北美太平洋迁移路径、东亚迁移路径、印度迁移路径、东欧迁移路径及西欧迁移路径。

  而东亚候鸟迁移路径,主要是秋、冬季节时自中国东北、华北,日本、韩国或远自西伯利亚,蒙古高原,北极及美国阿拉斯加等地区,往南迁若经由海线则经过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诸岛、琉球群岛,再往南飞渡至菲律宾群岛、婆罗洲或远至澳洲等地,若经由陆地则由大陆沿海往中南半岛,再往南飞渡至婆罗洲、澳洲等地。拙石告诉记者,华东沿海是冬候鸟的迁徙路线,而南京刚好在这条线的偏西一点。当北方的寒冷冻凌出现时,它们会一群一群地飞向遥远的南方,其中不少家长会带着出生较早的幼鸟开始南迁。“比如说东方白鹳,最近观鸟网上来自山东的观鸟人已经发现了它的踪迹。上世纪80年代的时候,在南京石臼湖也能看到,我们野鸟会的不少观鸟人都在期待今年它们很快到来。”拙石说,“今年夏天去海南的时候,就已经看到了一些鸻鹬类水鸟在那里停留了,当时觉得很惊讶,因为才到夏天,还想回南京也能看到过去还没有见过的冬候鸟,但可能是天气的影响,只希望这个天快凉下来,要不然这些鸟儿们来了都热得不敢降落了。”

  南京能看到的秋候鸟

  接下来的几个月,将是观鸟人最期待的一段时间,而长江中下游平原以其广袤的湿地面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资源以及独特的地理位置,成为众多越冬水鸟的重要栖息地、越冬地。拙石说,“仅在南京,按照常规,就应该可以看到20多种过路和在此过冬的候鸟。”

  拙石介绍,从时间规律上来说,先期来南京的将会是鸻鹬类的水鸟,然后到了9月下旬,会有一批猛禽路过南京,接着就是野鸭等水鸟。它们多数都停留在水边的潜水区和滩涂上,以水生植物和水生动物为食,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路过停留储备能量,少则几小时,多则几天,然后就往更南的方向迁移过冬。而近几年来,南京地区的一些湿地中,都出现了越冬不走的野鸭、黑翅长脚鹬,这与全球变暖关系密切。再有,候鸟迁徙的速度和距离,也会受到气候条件的很大影响,大多数候鸟借助风向顺势而去,强烈的逆风或大风会迫使它们寻找暂时可隐蔽的地方,等待顺风的好时机。

  对于迟迟未到的候鸟,拙石说有可能是天气的变化引起了它们“反常”:“它们在南迁过程中到达某一城市,如果感觉到热,还会再往北回飞停留一下,等到气温下降后,才开始继续集群飞翔。”

  据悉,为了能更好地识别这些即将到来的鸟类,拙石他们这些观鸟人已经做好准备,比如这个周末就会组织北京来的专家为他们介绍鸻鹬类等水鸟、涉禽的野外辨认讲座。(编辑三天)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