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东京大审判的中国法官梅汝璈:不能严惩战犯 惟蹈海而死谢国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08:4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东京审判·幕后

  早报讯 (记者常雄飞摄影向宇)为纪念“东京审判”60周年而摄制的重大历史题材影片《东京审判》昨(1)日在蓉城上映,该片总策划汪天云和剧中主要人物中国法官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也来到成都为该片宣传造势。他向记者讲述了很多电影之外的故事,而这些故事更能够反映中国法官梅汝璈当时定罪日本战犯的坚定决心。他说:“电影真实地反映了

我父亲当年在‘东京审判’期间的所作所为,我也希望大家能够了解这段历史。”

  内幕一:以死殉职,不是艺术夸张

  在“东京审判”过程当中,梅汝璈极力争取给土肥原贤二和松井石根两战犯判定死罪,在辩论过程中,曾流露出如果未给战犯定死罪,就以死殉职。梅小璈告诉记者,这不是什么艺术的夸张,当时父亲的确有这样的想法。

  据梅小璈介绍,其父的确在口头上已经说出了这样的话语,“若不能严惩战犯,决无颜再见江东父老,惟蹈海而死,以谢国人。”

  由于当时的审判法官由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有些国家的法律主张对战犯永久流放,有些国家则已经废除了死刑,要给战犯定死刑并不是容易的事情。再加上某些别有用心的人鼓吹梅汝璈是复仇主义,让日本战犯在审判中一度气焰嚣张。梅汝璈留下的笔记写道:“我不是复仇主义者,我无意于把日本军国主义欠下我们的血债写在日本人民的账上。但是,我相信,忘记过去的苦难可能招致未来的灾祸。”

  内幕二:审判艰辛,电影不及真实

  《东京审判》的电影不到120分钟,而60年前那场法庭辩论却持续了几年时间,其实“东京审判”当时还有更多更复杂的问题,梅汝璈所面临的问题也不只大家看到的那些。

  这次审判于1946年5月3日开庭,历时两年半,其案情庞大、复杂及证人、证据之多,实属罕见。梅汝璈极力争取到由中国法官负责起草判决书中有关中国的部分。他与助手们全力以赴,在长达三百页的初稿上倾注了大量心血。当时国民政府无心派员去搜集日军侵华暴行的罪证,这给梅汝璈的工作造成了极大的困难,他不得不利用盟军提供的材料进行工作。由于梅汝璈的努力,将日本战犯矢口否认的南京大屠杀写进了判决书。

  梅小璈感叹父亲当年付出太多,但他出生时“东京审判”已经结束。他只是从父亲留下的笔记当中得知除了电影中反映的关于最高量刑死刑的投票之外,25个战犯的最终判罚都是由11个法官挨个投票确定,而这个漫长的过程电影显然无法展示了。

  内幕三:尘封60年,很多历史空缺

  “东京审判”之后,梅汝璈开始撰写极具史学价值的《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文革”中,他和千百万人一样,遭到厄运。梅小璈17岁支边内蒙古,21岁时父亲撒手人寰,《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一书只完成了一半,而“东京审判”的内容也并没有向儿女提及,“东京审判”中很多历史纪录也出现了空缺,这段历史在几十年内成了尘封的记忆。

  2003年中央电视台的《探索》栏目找到了梅小璈,决定把这段被人遗忘的历史拍成纪录片,梅小璈也从那时候开始把其父亲的笔记公诸于众,纪录片《丧钟为谁而鸣》在央视滚动播出了多次。终于引起了上海电影制片厂副厂长汪天云的注意,于是才有了今日大家看到的电影《东京审判》。可惜电影上映的时候“东京审判”已经过去60年了,当时跟随梅汝璈赴日的当事人大多都已经不在人世,无缘见证全国观众火爆观影的场面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