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93岁成都老人廖季威:东京大审判,我就坐在贵宾席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08:40 四川在线-天府早报

  □东京审判·讲述

  历史上的今天

  1945年9月2日,日本代表在东京湾美国“密苏里”号战列舰上签署投降书,至此,三个法西斯轴心国中最后一个国家日本正式投降。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

51年8月13日发布通告:由于“日本实行投降,系在1945年9月2日日本政府签字于投降条约之后”,故规定9月3日为抗日战争胜利日。

  2006年9月1日,下午2时,新城市电影院大厅。当93岁的廖季威老人拄着拐杖,在儿子的搀扶下颤巍巍走来,背后《东京审判》电影的画面顿时化为了巨大的背景。众人凝住呼吸,看老人的银发闪烁在人群间,一阵热烈的掌声随之响起。

  60年前,由战胜国组成的远东国际大法庭,对28名在二战中犯下累累罪行的日本战犯在东京进行公开审判。作为中国驻日先遣军参谋,廖季威老人为代表的少数几个中国人身影,出现在贵宾席。

93岁成都老人廖季威:东京大审判,我就坐在贵宾席

  回忆以战胜国姿态进驻日本

  廖季威老人是土生土长成都人,曾经两次前去日本,两次的目的和身份也大不相同。1932年,年仅18岁的廖季威作为第23届学员,由当时的军令部派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接受军事训练。1936年毕业后,回到国内加入抗战,就在1946年,再返回了日本时,廖季威已经32岁,身份是中国派驻日本占领军先遣部队参谋。

  1946年5月27日早晨7点,上海江湾机场,一架载有13人的B24轰炸机即将起飞前往日本。“这架飞机的起航,意味着8年抗战胜利后,中国以战胜国的姿态进驻日本。”廖季威老人回忆道:按照原来计划,继13人后,战功赫赫的67师将开赴日本,行使管制日本的任务。后来占领军不派,他被调任为中国驻日代表团第一组上校参谋,开始了在日本三年的生活。

  见证日本在华罪行,读了6个多星期

  由于93岁的高龄,“很多事情,我不记得,很多事情,一辈子都忘不了。”廖季威老人有些歉意的,笑着拍拍头,能见证东京审判,他称之为“很幸运”。“1946年5月刚到东京,东京审判同时也开始了。”

  1946年春成立的东京国际军事法庭,就设在廖季威曾就读的陆军士官学校礼堂。“礼堂大而讲究,结构分明,根据季节输送冷暖气。”廖季威老人用拐杖在地上比划着:一层楼上,法官坐在前面的最高处,中间一排是律师和检察官,往后就是战犯的家人以及日本的记者。

  廖季威老人和其他盟国人士、记者就坐在二楼贵宾室。廖季威老人介绍,军事法庭由中国、美国、英国等11个国家的法官组成,有否定权的只有四个国家:中、英、苏、美。首席法官是澳大利亚的法官韦伯,中国的法官是梅汝璈。

  面前红灯一亮,就该发言,在法官位下有一个凹进去地下室,坐有数位翻译。廖季威老人记得:最先由中国先起诉,检察官向哲浚代表中国读起诉书,从“九·一八”起到1945年止,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各种罪行,全文读了6个多星期。每读一段,都分别以中、英、法、俄、日等各种语言翻译出来,出席人用麦克风收听,所以进度很慢,1948年12月审讯才结束。

  遗憾材料不全,放过许多战犯

  昨日受邀参加《东京审判》电影见面会,廖季威老人也得到了一个“惊喜”:见到了已故好友梅汝璈的儿子梅小璈。梅汝璈作为东京审判的中国法官,与同在东京的廖季威一家成为了朋友。“他没有电影里那么胖,在东京帝国饭店住时,吃西餐闷了就会跑到我们家吃中餐。”

  作为驻日代表,其中一项重要工作就是惩办战争罪犯。参与南京大屠杀的谷寿夫中将、日军第六师团长叽谷廉介中将、原田少将以及在南京汤山做杀人竞赛的向井敏明和野田毅等12名战犯,都是由廖季威所在的军事组经办引渡回国。

  空军大队的B24轰炸机将12名战犯接回上海,由上海战犯管理所接收,移交南京军事法庭,“谷寿夫在南京被押赴刑场,南京城都轰动了。”

  廖季威老人一直觉得遗憾的是:根据当时情况,非要材料齐全,才能引渡罪犯。“当初中国能提出确切的战犯及具体犯罪事实的不多,有许多是有犯罪事实却提不出具体的人名。这样不知道放过了多少战犯。”

  反思痛定思痛,以历史教训为鉴戒

  从最初学习,到以战胜国的身份前去,战后日本的变化,也让廖季威老人思考了更多问题。

  “生活、感觉都不一样了。”廖季威老人说,以前是普通的学生生活,感觉东京城市很繁华,整座城市经历了战争后,以前经常在他们面前高昂着头的“大和民族”突然就蔫了,人民在盟军面前低头哈腰,城市破烂不堪,“穷到没有开馆子的,平民没有粮食,生活很困难,超出我的想象。”

  之前,亲眼看到亲耳听到日军对我国人民的凶恶残暴、令人发指的罪行,廖季威老人被派到日本后目睹其惨状,也觉得扬眉吐气,但是之后一股怜悯之情也涌上了心头,“平民百姓是无辜的,战争满足了少数军国主义者,受罪的却多数是平民百姓。”

  “痛定思痛,以历史的教训为鉴戒,中日两国人民要为世代友好下去而共同努力。”93岁的廖季威老人,站起身来,表达了自己的心声。

  早报记者谭晓娟摄影向宇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