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冯导,有些笑声无须探讨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2日09:27 南方新闻网

  谁是谁非之长平专栏

  是金子总会发光的,是喜剧明星演悲剧也会给观众带来笑声。葛优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当他说“我泱泱大国,以诚信为本”时,乍一听像一句讽时劝世的警语,再放到“我和冯小刚弄了一个悲剧大片给你们看”这样一个情景中,就变成一句忽悠人的话了,恍若看见他正抿着嘴偷偷乐。

  但是,最有喜剧才华的还是导演冯小刚本人,这种才华根深蒂固,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以至于即便是有人认为他拍了一部烂片,正如本报一位编辑在回答“最大的优点:没有”、“最大的缺点:糟蹋了这些好演员”之后,也还想“我宁愿认为冯小刚是用他自己的方式来嘲弄中国式大片”。我完全相信冯小刚是有这样的献身精神的,把青春献给他喜爱的观众,把中年献给他不喜爱的同行。

  于是在同行拍的中国式大片纷纷让观众笑场的情况下,冯小刚也如法炮制,然后在银幕外加了一句旁白:“有些笑声值得探讨。”此刻,我认为本年度最幽默的一句话就已经诞生了。

  请看这样一个场景:当记者指出葛优的台词带有很浓厚的戏剧痕迹时,冯小刚表示不理解,并当场背出一段,孰料又有记者没有忍住再次发笑,冯小刚立即说:“我不明白这有什么好笑的?……有些笑声值得探讨。”这怎么看都像是冯氏喜剧电影中的一个场景。可惜的是,本该在银幕上开的花,却在银幕外结了果,本来是讽劝别人的戏,自己却不小心做了主角。

  冯导真是客气,屈尊就卑地要跟你探讨,其实他想说的是,即使你真的想笑,也应该忍住,因为你的笑是错的。人家早就告诉了你,这是一个悲剧。葛优也在头一天接受媒体采访时强调了“观众不会笑场,我肯定”。这让我想起小时候,有一年一位大人物死了,全国各地都组织大规模的追悼会,男女老少都必须参加。追悼会上有一个仪式是三鞠躬,成百上千的人集中到一起对着一张挂像做弯腰运动。这很让大人们担心自己的孩子笑场,所以都提前一再教育,强调这是一场悲剧,最好能哭,至少也不能笑。结果,我的同龄人中很多人都没有忍住,笑出声来。有一个朋友的母亲,为此自卑了很多年,觉得自己生了一个不懂得探讨笑声的孩子。

  那一年让我成熟了很多,我开始知道大人们的喜怒哀乐原来也不全是发自内心的,也有探讨出来的。中学时我得到一本书,叫《笑的历史》,一个法国人写的,让我大开眼界,原来小小的笑里藏着万千世态。印象最深的是,书里论述了笑的长度和重量。原来人们不仅根据探讨的结果,决定什么时候该笑,还决定该笑多长和多重。这个法国人的可爱之处,是把它当学问来研究,就像把讽刺喜剧搬到银幕上观看;而我们这里却把它当人生策略,就像把银幕上演的东西搬到现实中来实践。

  这个实践是沉重的,是真正的悲剧,好在后来北京出来一帮聪明人,勇敢而智慧地把它从现实中搬到了银幕上,又变成讽刺世相的喜剧了,让我们把可笑的现实问题变成娱乐消费品,在电影院里毫无顾忌地发出笑声。这帮聪明人中,王朔和冯小刚是两个标兵。在这件事情上,我们都应该感谢他们。

  没想到啊没想到,恰恰就是让我们对着银幕开怀大笑的冯小刚,又跑到现实中来严肃地跟我们探讨该不该笑。在探讨中他提出了一个论点:“我以前以为评论界和观众的距离很大,现在才发现媒体和观众也有如此大的距离。”这两天,他正在反复强调这个新发现。这可不是随便开玩笑的小事,不就是说媒体不得人心吗?不过回想起来,对张艺谋和陈凯歌的大片,媒体不满意的时候,观众好像也恶评如潮吧?这个说法有一个逻辑是这样的:记者看的电影多,比较挑剔。小心了,这个说法很容易被人理解为想蒙那些见识不多的国内观众。从以往的经验看,观众未必是好蒙的,最挑剔《无极》的人,难道不是观众胡戈吗?当初他跟媒体的距离还是很大的。

  为了祝愿《夜宴》夺得好票房,我以《笑的历史》中的一个故事来结束本文:一天,有名的赛马训练师戈蒙迪拄着拐杖、吊着手臂走过。戈蒙迪解释说:“上星期,我在障碍赛中骑马跃过水沟时失去了平衡。你们瞧,至今还是遍体鳞伤呢……”于是,费尔南·雷诺叹息道:“呵,亲爱的戈蒙迪,多么壮丽的职业,您又是如此地尽职!……真可怕!竟落得这般下场!上帝,这一切是为了什么?……赢得百万元!”

  (作者系《南都周刊》副主编)

  本版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南方都市报)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