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走出去”得有真本事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02:33 深圳特区报

  “走出去”得有真本事

  六谈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本报评论员

  怎样花最少的“路费”,成功地“走出去”?这个难题,华为、中兴等开路先锋思考过、面对过,现在,这是更多志在天下的深圳企业要面对的问题。要参与“世界级的赶考”,要吃下海外市场的“大馅饼”,就得有真本事,凭实力说话。本领从何而来?从学习中得来。

  企业“走出去”,要学习走出去的“国际规则”。不遵守国际惯例,不了解国际商业规则,企业运作不规范,致使一些企业走出去的风险成本大大增加。由于没有完全吃透南非烟草专卖规则,青岛一家烟草企业在非洲某国的烟厂建成之日即被市场拒绝进入,走出去后又不得不折回来;去年年底联想并购IBM的个人PC业务,由于不了解美国法律程序上有以国家安全名义进行审查这一道关口,导致项目险些搁浅。步子还没迈开,“路费”却花掉不少,一些企业走出去的教训给我们敲了一记警钟:熟悉国际规则何其重要!从国内市场到国际市场,变换的不仅仅只是地理概念,从某种意义上讲,国际市场上的竞争也是一种规则的竞争。国际经贸活动如何进行,违规行为如何处罚,出现纠纷怎样解决,市场不同,“规矩”也大差。了解国际规则、遵守国际规则,才能获得和对手出现在同一个战场上一较高下的“入场券”;吃透国际规则、学会运用国际规则保护自己,才能掌握战场上的主动权。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之下,谁首先完成国际化的过程,谁能最先适应国际市场的规则,谁就找到了打开国际市场大门的钥匙。这把“钥匙”不在虚无缥缈处,只能从学习中得来。深圳企业走出去,要加紧学习国际规则,特别是世贸组织规则,使自己迅速掌握当地法律、政策与制度框架,这是走出去至关重要的一步。

  企业“走出去”,要学习融进去的“生意经”。这正是获“2005年CCTV经济人物大奖”的中远集团总裁魏家福带领中远成功打通美国之路的秘诀。当时,美方的“受控承运人”规定使中远遭到不平等待遇,中远及时“转换频道”,建立公关公司,进行了大量的公关基础工作和融入美国主流社会公关工作,组织大型纪念活动提高中远品牌的知名度,举办“博鳌亚洲论坛”提升企业形象等等,使美国社会了解中远,最后,受控承运终于为中远让路、为中国人让路!这说明,“变”才能“通”,“通”才能“融”,融进去了,企业才能闯出一片天地来。企业“走出去”,不能脚迈出去了,观念和思维方式却还留在家里,到人家的“地盘”上搞自我封闭、自定规矩,这样只会限制企业发展的空间。走出去了,就要转换视角,了解和适应当地的实际,据此选择商业策略,与当地政府部门、民间组织、律师、会计师等“关联人”建立良好的友谊。只有真正“融进去”,企业才能服水土、稳脚跟,路子越走越宽。

  企业“走出去”,要学会尊重当地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企业“走出去”,不可避免地要遇到各种贸易壁垒,文化壁垒也是其一。是否尊重当地风土人情和民族习惯,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能否获得当地社会的认同。俗话说得好,入乡随俗,如果不管当地老百姓过日子的“规矩”,破坏了别人崇尚的生活方式,影响了人家的民族习惯,企业的产品再好,也很难被市场真正接纳。这种贸易壁垒一旦形成,企业要想消除须付出的时间和经济代价都十分高昂。在这方面,很多成功的跨国公司都非常重视以“文化”开路,不仅在企业产品生产和经营环节注重对当地文化的尊重,还通过为产品输入国培养人才、扩大就业、为公益事业和环保做贡献等,在当地塑造良好的企业人文形象。如何打好“文化牌”,不是可有可无的造势“软”策略,而是企业“走出去”必须高度重视的“硬”战略。所以,企业“走出去”,不学不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