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月亮会痛吗……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03:12 钱江晚报

  编者按

  格林尼治时间9月3日5时41分(北京时间3日13时41分),欧洲“智能1号”月球探测器将撞上月球表面,撞击将产生一个直径大约在5米至10米之间、深度为1米左右的大坑,相当于一个2公斤重的陨石自然撞击地面留下的痕迹。

  “智能1号”已经飞行了1亿多公里,其主要任务是分析月球表面物质的化学成分、探索月球的起源、测试新型探测设备和离子推进器的性能。撞击月球将是“智能1号”执行的最后一项任务,届时,全球部分地区的天文爱好者可以通过望远镜目睹这一惊人情景。目前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天文爱好者正翘首以待这一天文奇观,与此同时,“撞月”也引发了公众不同的感想与期待,我们在此刊发两篇文章,对比不同的心情。

  一位天文爱好者:北京天文馆寇文——

  好玩的事儿来了

  这是件挺好玩的事!寇文的第一感觉。

  寇文并不清楚,欧洲科学家最初是否就对“智能1号”设定了这个程序,让它撞月亮,但能和月亮“撞一回腰”,自然有趣。这样的一种坠落方式,多热闹。

  当“智能1号”撞上月亮,寇文最关心的是能不能看到撞击后形成的天文奇观。

  “首先肯定一点,探测器一定能撞上月亮。”寇文说。“对准确性我不怀疑,无非是撞的位置可能有所偏差而已。也许第一次会擦肩而过,不一定能撞上,但每过一次,位置就会降低一点,下一次撞上的可能性就越大。”

  “其次看撞击能否扬起很大的尘埃,”这是能不能看到的决定因素。寇文觉得这次探测器几乎以平行的角度“漂”过(有人称此为在月球上“打水漂”),也许就是为了能扬起更多的尘土。但探测器不过是冰箱大小的一个玩意儿,也就在月亮上撞一个几米的大坑,不会使月亮戴上面纱,“不能奢望太多。”

  寇文希望撞击的力度能大点儿。“现在最乐观的期望是用肉眼就可以看到撞击时的景象;次一点儿就是用小型望远镜,再不然只能用大型望远镜了。”

  对中国人来说,想看这次撞击的奇象,还有件尴尬的事:“预测的三次撞击时间,前两次在中国肯定看不到,因为那时候是中国的白天,月亮还没升起来,在地平线以下。万一前两次都不中,当然这可能性比较小,那么最后一次撞击我们就有可能看到了,那是9月3号傍晚6点左右。”

  万一还看不到,寇文就只能寄希望于撞击后的状况了。“一般撞击后会有这几种可能,一种尘埃很快消失,恢复平静。因为月球不像地球那样,外面包着个大气层,尘埃可以飘荡在空气中。另一种是尘埃持续飞扬好几天,那对我们来说就没问题了,可以选择晚上的时间好好看看。反正无论有没有,都有价值。”

  寇文已经准备好了望远镜。虽然他知道在撞击当天看到的希望不大,可“不看就啥都没有了。”从小学开始,这天空他已经饶有兴趣地看了30多年了,这次当然不能错过。

  一位文学爱好者:高级编剧王文宾——

  砸一坑让我心痛

  刚从维也纳回来,听说欧洲宇航局要用“智能1号”探测器去撞击月亮,王文宾心里很不爽。“当时光顾着坐马车,游夏宫,瞻仰莫扎特和施特劳斯,并没去关心天上的星星月亮会有什么动静,没想到他们就要在月亮上‘打水漂’了。”

  前段时间“世界杯”,欧洲人白天休息傍晚玩,让中国人熬夜看转播到天亮。这次撞月亮他们是在黎明前的黑暗看,而中国人正好是中午时间,同在一个天底下,就是看不见。飞机在欧洲高空万米以上往下降时看到蓝天白云绿地红房,王文宾还正羡慕了一阵欧陆风情的环保,“现在想想其实他们也很自私的,光顾着自己舒坦。”

  虽然太空里的事很美妙,人类总梦想着什么时候能开通月亮旅游,但要在地球上“遥控炸药”去撞一个洞,王文宾觉得是很煞风景的事。

  “只要空气清净,心旷神怡,我们现在就能‘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若能遇见‘寂寞嫦娥舒广袖’,‘吴刚捧出桂花酒’,那是怎样风情万种极其浪漫的事呀。”

  王文宾想起小时候,很惊讶为什么月亮走我也走,走到哪里都一样步步相随。长大了才知道,她所以“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是因为“高处不胜寒”。自从美国人第一次登月把脚印留在月亮表面那一刻起,许多梦一样的情景便被搅得七零八落,“我因此很心痛,因此觉得那张令许多科学家引以自豪,还不断在电视上播映的脚印照片,十分粗俗。”

  而踩了一脚之后,现在又要去砸一坑,他觉得是更让他心痛的事。后来,看了些资料才明白,据说,原来是要追查那月亮是不是我们地球初生时飞出去的一个碎片。就是说人类居住的地球和月亮之间有没有血缘关系?这倒让他极感兴趣。天地万物都是生灵,日出月落,风霜雪雨,春夏秋冬,都有不可分割的关联,这种奇妙的关联,让他立即想到血肉之缘,亲密无间,相互依存,心心相印,才会有这般斗转星移,生生不息的万千情缘。既然如此,那就等着他们的好消息啦。

  可是,惺惺相惜,人心都是肉长的,“当你们从天文望远镜中看着这一击一撞的奇幻场景时,小心点别撞痛了美丽的婵娟。”

  本报记者 俞熙娜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