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可疑的愤怒(戎国强)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09:36 东方网

  义愤往前多走一步,就可能走向反面。

  重庆一家报纸日前刊登一个“进城打工者”的来信,信中说自己有个“不孝姐姐”,是个大学教师,博士学历。爹妈找上门来,她连一顿饱饭都不给吃;爹妈得了绝症,她不闻不问;父亲临终时村里乡亲打电话一定要她回来,才最后见了父亲一面。

  心肠这么硬的女儿,当然应当受到谴责。但是在众多谴责声中,有人要求这个弟弟公开姐姐的单位和姓名。这种人的“义愤”很可疑。

  人们表达义愤是为了给“不孝姐姐”这样的人施加道义的压力,促其悔悟,匡扶人心;要求公开其单位和姓名,就很难说这是义愤,而是一种不甚光彩的想看人出丑的心理。

  “进城打工者”不满于姐姐的不孝而投书报社,但不等于他已不念姐弟之情。所以他才没有在信中公开姐姐的单位和姓名。因为他知道,他要是让大家知道姐姐是谁,姐弟俩就等于撕破了脸面,这辈子很可能就形同路人了。姐姐对父母不孝,已叫他心痛,自己再与姐姐断了亲情,那是痛上加痛。如果我们同情这个弟弟,就应该替他想想。强人所难,要人抛却亲情,还能说是善意吗?

  有个民间故事,说一个不孝子,背着瞎眼的母亲,要把她扔到山上去。路上拌了一下他差点摔到。这时为娘的在他背上说:儿呀,走慢一点,当心摔疼了。这个故事之所以会流传下来,是因为故事非常经典地表达了中国式的父母心:即使子女对自己再不好,做父母的也不希望儿女生活得不好。古代子女不孝,父母可以去“告忤逆”。但被父母告了“忤逆”后,名声坏了,生计要受影响,说不定连老婆也讨不到了。所以,不到万不得已,父母是不愿“告忤逆”的。

  鲁迅说,中国人历来明礼教而陋于知人心。此话至今有效,不亦悲乎!


作者:戎国强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