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重庆高温三峡大坝惹的祸?(图)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3日11:51 西安新闻网-西安晚报

  

重庆高温三峡大坝惹的祸?(图)

  8月30日中午,重庆铜梁县双山乡建新村五组的邹远 菊挑水从干涸的水稻田中走过。新华社发核心提示

  据统计,现在重庆和四川东部持续高温,已经达到了50天以上,而个别地区已经达

到70天以上,当地的旱情已经升为百年不遇的级别。由于没有明显有效的降雨,高温还在持续,当地人还要在高烧当中煎熬多久,这种高温它是什么原因产生的呢?跟三峡大坝有没有关系?国务院三峡办水库司副司长黄真理、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也是中国气象局赴四川重庆抗旱工作小组组长董文杰、三峡办主任蒲海清、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先生走进央视,和主持人张羽一起为大家解答疑问。

  百年不遇的旱情

  张羽:董主任,我知道你是刚从重庆地区回来,当地到底现在旱到什么程度?

  董文杰:我是8月中旬去的,那儿的旱情非常严重。根据中央气象台的预报,重庆和四川是42℃,42℃是这样一个概念,就是指的百叶箱的温度,这个箱子里边,太阳不直接辐射的地方,里边的温度是42℃,实际上外面,马路上或者地里边,可能地表温度50℃、60℃都有。

  蒲海清:我在重庆库区的云阳县。就当地讲,是百年不遇的旱灾、高温,我是1961年到重庆的,从我个人的亲身经历看,这四十几年没有这样大的旱灾和连续的高温,今天中央气象台报出的重庆的气温42℃,现场可能还高于这个温度,室外温度可能达到44℃左右。

  张羽:蒲主任,我们从您的履历看,您原来在重庆市当过市长,而且在重庆市学习、生活、工作过很多年,您在的时候有没有这么严重的旱情?

  蒲海清: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旱情,从来没有这样连续的高温。

  最短的木板升高了?

  张羽:现在有这样一种说法,说这次重庆的高温干旱可能跟三峡大坝的建成有一定关系,它们之间有没有关系呢?

  蒲海清:当然没有关系。因为重庆过去和四川一部分地区,伏旱每年都是如此,从大气环流的角度来看,它受环流异常的影响,但是今年的旱情特别严重,作为三峡工程,专家讲没有任何关系,是大气环流的问题。

  张羽:我从一个海外媒体上复制下来一张图,这张图把四川盆地比作一个木桶,四周就像桶壁一样,三峡这块应该是整个木桶当中最短的一块板,所以当时通过这个口子可以有正常的气流流通,把湿雨的气候带进来,但是自从修了三峡大坝以后,等于把这个短板升高了,把这个木桶完全封闭了,这就造成了上空高温干旱的情况。

  董文杰:但是是这样的,从地表到一千米左右这个高度上,大气实际上是属于我们叫近地层或者摩擦层,在这地方有好多山、建筑物,气流老是乱流,就是大气很难很远距离进行输送。实际上真正的输送,水汽、热量的输送主要是通过高层输送,进入大气,在自由大气层没有阻挡,大气可以自由地根据自己的规律去流动。靠一个三峡大坝185米的东西要把三千米或者五千米以上的气流挡住,这个是很难想像的。

  张羽:木桶理论是北京地理环境学者王红旗先生提出来的,王先生同意这一说法吗?

  王红旗:四川盆地是一个特殊的地形地貌,它的水汽来源主要是从东来,太平洋水汽,低层水汽走的是三峡,还有一部分走的是横断山脉峡谷,是走的印度洋水汽南上的,上来之后供给青藏高原的水汽,转成雨雪,再流到长江,流下来。

  张羽:我听的意思就是说,不光是刚才董主任讲的高空交流,其实低空这个组成部分也很重要,三峡大坝实际上是把低空这部分给挡住了,有可能影响了重庆最后的气温和干旱。

  黄真理:刚才王先生说这个问题是这样的,确实很多网民还有很多媒体对这个事儿很关心。三峡工程修了以后,三峡水库对气候的影响,局地气候的影响,已经做了这方面的研究、评价,以后一直也没有断过,从1996年起,由董主任他们牵头,我们建立了一个局地气候的观测子系统,在三峡工程布了很多点,从影响的区域来看,主要是在沿着水库的河道的周边,两边,水平距离不超过十到二十公里。

  张羽:肯定到不了重庆。

  黄真理:十到二十公里,叫库周,主要是这样一个影响区域。从目前已经有的监测数据和我们研究的成果来看,三峡工程影响的区域应该说还是在这个区域。在定性上来说大概就是在库周周边,定量上来说,没有超过十到二十公里这样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刚才说到了,现在重庆的主城区以及川东地区,这个区域是完全不一样的。

  穿堂风被关住了?

  王红旗:我想举一个例子,我们都知道穿堂风,穿堂风就是一种人造地形对气候的改变,有穿堂风的话你就可以凉快,要是堵上一半,你就憋得慌,闷得慌,这是一个很小的地形,它跟风向阻碍是很大的。当然,气象部门跟三峡部门都做了很多工作,但是这里还有很多认识没有达到,因为三峡这个盆地情况比较特殊,它是处于一个内陆,本来海洋的水汽要输送过来距离比较远,这样三峡又是惟一一条通道,你要仔细看这个地图,东面没有任何通道,这个一千多米宽、一千多米高的通道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通道,当然你说上面有大气环流,有几千米,但是越高,实际上水汽含量是越来越少的,对于低层水汽的输送,我觉得你们放的气球一下升上去了,对低层没有太多注意。

  张羽:你意思是把穿堂风给关上了。王红旗:对。

  张羽:我能不能这么理解您的解释,就是说您觉得重庆这样一个高温干旱的状况是一个综合因素,但是三峡大坝的建成对其中有一定的贡献,主要表现在它把穿堂风给关上了?

  王红旗:这是一个主要的方面,我还想讲就是重庆高温,为什么它能持续将太阳热量放出来呢?因为没有云,没有遮挡物,这就牵扯到一个水汽问题了,水没了,水汽减少了,水汽的减少,我推测是四个原因,除了自然环境的原因之外,人类原因有四个,一个是水库大坝有一个风阻效应,另外一个就是中国沿海城市带,我把它称为“热墙”,不是热岛,因为它成为一个带了,它有一个风阻效应,对海洋水汽向内陆渗透,相当于一堵墙,它有一个减缓或者抵挡。

  张羽:我想先把王先生的观点明确一下,第一,王先生的意思就是重庆高温干旱是一个综合因素,但是三峡水库在当中是有贡献的;第二,它主要的影响体现在哪儿?第一是它关了穿堂风,影响了水汽的到来,形成了无云的状态,增加了高温。

  黄真理:从过去我们已经有的这样的一个结论来看,可能这个情况跟刚才王先生说的还不太一样,一个比如说对降雨量的影响,实际上由于修建了以后,库区的年平均降雨量实际上增加约三个毫米,但是这三个毫米实际上是很微小,因为三峡库区这个地方年平均降雨是1100毫米左右,刚才说到风速了,实际上这个风速是有所加强,边界层内的交换程度有所加强。

  张羽:现在三峡修建之后,对于局部气候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监测结果来看?

  黄真理:目前我们根据现有的监测资料能够做出来的结论,大概就是三峡水库修建以后,到目前这个蓄水位139米,对整个局地气候没有明显的影响。

  张羽:你们大概的意思我明白了,第一,从具体问题来讲,三峡这扇小门关不住这么大的穿堂风。第二,从你们现在实际的监测数据和理论分析推测来看,三峡大库不是造成重庆高温的原因,可以这样做一个结论,是这样吗?

  黄真理:影响不到那儿去。

  空调不好使?

  张羽:王先生再次提醒我们要对一个问题的关注,三峡水库这样大的一个人造工程,会对当地气候到底造成什么样的影响,比如我看到咱们1996年出的三峡水利枢纽的环境影响报告,当时的一个环评的分析说这个水库建成以后可能会对局部气候造成的一个结果是冬暖夏凉的结果,甚至有这样一个比喻,说是一个天然空调,但是从现在效果来看,好像这个空调不太好使,是不是这样?

  董文杰:主要因为是这样,这个空调它能调节的温度大概就是一到两度,两到三度,但实际上因为全球变暖,也因为今年,我刚才看的副热带高压,是它的变化,十几度、几十度,所以空调那一点点功效就被埋没了。

  黄真理:我感觉说三峡水库是一个大空调,是一个空调,就可以影响到重庆将来冬暖夏凉了,这个话我觉得不准确,这是一个夸张的说法,如果真要说它是一个空调,我说这个空调的功率也太小了,还影响不了整个重庆。重庆大家知道,是三大火炉之一,我想三峡修建以后,它火炉的这顶帽子恐怕要摘掉也很难。

  张羽:我想请董主任简单明确地给我们讲一讲,为什么重庆和四川东部会出现如此高温干旱天气?

  董文杰:今年具体的,最厉害的最主要的原因实际上是副热带高压。三峡或者重庆这一块都是在高压区外边,这时候如果有低压系统,它就会降水,冷空气就会下来,冷暖空气一碰上就会形成锋面,就会形成降雨,温度也比较低,但是今年副热带高压偏西,它一直推着西进,把四川盆地全部盖住了,这时候就是高压控制,是下沉气流,下沉的话温度比较高,没有降水。

  张羽:为什么会这么长时间?

  董文杰:这就是今年副高持续时间长的原因,一个是我们分析,大气的环流经常是受海洋影响很大,海洋西太平洋暖湿区,这边是比较偏暖的,菲律宾对流是比较偏暖的,还有青藏高原,高原顶上今年积雪比较少,高原顶上积雪比较少,如果雪很多,进来的很多被反射掉了,正好顶上比较凉。而今年的太阳辐射,反射走得比较少,所以高原热源比较强。在这种情况下,一个是副高比较强,一个是青藏高压比较强,两个高压顶在这儿,中间给冷空气下来的缝隙比较小,冷空气下不来,这样今年一直这么高温,这种情况是非常罕见的,副热带高压一下子偏西32个经度,这是今年最直接的原因。

  张羽:这是天灾,虽说如此,还是让我们抱着一种美好的期盼,我们期盼重庆、四川的人民能迎来一场及时雨,缓解这样一个旱情。据央视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