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另眼看“大学生找保姆”现象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0:00 青年时报

  同寝室的6个同学,每个人每月出60元钱,请来一个保姆,每周到寝室打扫一次卫生和洗衣服……这样的事情日前发生在成都某大学双流校区。对此,有教育专家称,该现象是因一些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不高所致,认为高校应该培养大学生尽快结束这个“心理断奶期”,培养独立的人格。(9月3日《成都晚报》)

  事实上,如果理性审视大学生请保姆现象,我们就不应该简单否定其可能产生的积

极效用。毕竟,人的个体生命的力量是有限的,如何合理分配自身的时间和精力,对成就个体事业更具有重要意义。大学阶段处于步入社会的“临界点”,对于那些迫切需要吸收科学知识和积累社会实践的大学生来说,省下诸如打扫卫生、洗衣服之类的时间,可以更从容地投身到自己最需要的学习与实践中去。

  而那种所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观念,我以为,无疑是陈旧的,不合时宜的,是属于特定年代的产物。比如,当时的社会化分工还不够细,相对来说,个体机械式的劳作可能是决定成功的最大因素。更值得注意的是,把一个人的诸如依赖性、自力更生能力之类的意志品质的形成,硬性地与“不打扫卫生”之类的生活小事画等号,本身也缺乏根据。

  毕竟,个人意志品质形成的原因是复杂的,比如受教育程度、心理背景、思维习惯等。但是,我以为,最重要的还是与每个人所处的具体境遇有关。许多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忽视打扫卫生这样的生活小节的,我们难道就可以说他缺乏自力更生能力,缺乏独立的人格精神吗?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当前大学生们每年都要向学校缴纳不菲的住宿费与林林总总的管理费。但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就是,当前许多高校并未能为大学生提供应有的条件与服务。也正因如此,这些年,高校一直在推进后勤社会化改革,在这样的过程中,高校后勤社会化服务,必然走向社会,走向市场。所以,对于保姆服务走进大学生的身边,就是一种市场的必然。毕竟,高等教育阶段毕竟不是义务教育阶段,大学生们本身就具备另外一个身份,那就是教育消费者,他们只是花钱到教育机构接受服务的。

  所以,我以为,简单地把大学生请保姆现象与思想品德教育嫁接在一起,进而得出这些大学生缺乏“独立的人格”这样的结论,未免太过失之简单。当过去一直相对封闭的高校后勤消费市场处于社会化大市场的冲击下,市场经济无孔不入的渗透力必然就会进入大学生这样庞大的消费市场。所以,从本质上讲,大学生请保姆只是一个市场现象。


来源:青年时报 作者:苏子川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