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欧洲探测器“温柔”撞月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0:17 武汉晚报

  

欧洲探测器“温柔”撞月

  格林尼治时间9月3日5时42分22秒(北京时间3日13时42分22秒),欧洲探测器“智能1号”不负众望,成功完成了最后的使命——撞击月球。撞击瞬间出现的闪光(图像上方的白点)

  

欧洲探测器“温柔”撞月

  “智能1号”进入月球引力场路径示意图

  

欧洲探测器“温柔”撞月

  “智能1号”发回最后一组照片:自己的“墓地”(红色标记处)

  

欧洲探测器“温柔”撞月

  喷出蓝色火焰的太阳能离子发动机为“智能1号”提供动力

   一片闪光照亮月球

  欧洲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智能1号”3日在一小片闪光中成功撞击月球,以对月球的“温柔一击”结束了近3年的太空旅程。

  欧洲航天局3日发布新闻公报说:“今天一大早,一小片闪光照亮了月球表面,‘智能1号’击中月球‘卓越湖’区域。”据测算,撞击点位于月球南纬34.4度、西经46.2度。

  “智能1号”在格林尼治时间3日5时42分22秒(北京时间3日13时42分22秒)撞上月球,那一刻它与月球表面的夹角仅有很小的1度。一些专家因此风趣地将本次“撞月”形容为在月球上“打水漂”。

  “智能1号”撞击月球的速度仅为每秒2公里,而通常的自然天体撞击速度能达到每秒70公里。相比之下,“智能1号”此次撞击的动静要小得多,也“温柔”得多。

  撞击发生数分钟后,控制中心的大屏幕上出现了撞击发生时实况图。这张图片是由位于夏威夷的口径3.6米的望远镜拍下的,图中由撞击溅出的火花十分明亮。撞击点位于月球的背光面,接近月球光面和夜面的分界线,十分有利于观测,地面众多国际天文台和瑞典的奥丁太空天文台都加入了这次联合观测行动,将望远镜对准了撞击“溅”起的十几公里厚的月球“尘埃”,以研究月球表面的化学成分、月球的起源和演化等。

   【新闻背景】

   低成本高技术

  “智能1号”是欧洲航天局的第一枚月球探测器,它重约367公斤,长宽高约1米多,呈立方体,相当于一个洗衣机大小,太阳能电池板伸展开后长约14米,造价约1.1亿欧元(约合1.4亿美元)。

  “智能1号”装备了高清晰度微型摄像机、红外线及X射线分光计等最新探测设备。推进系统采用先进的太阳能离子发动机。

  2003年9月27日,“智能1号”由欧洲航天局的“阿丽亚娜-5”型火箭送入太空。2004年11月15日进入近月轨道,并在这一轨道上进行了大量科学试验,不断传回月球表面的高清图片以及采集有关月球的化学成分等重要信息。

  “智能1号”砸出三大成就

  从发射到撞击,近3年时间中,“智能1号”为人们探索太空、了解月球积累了宝贵财富。

  成就一:近距离观察

  欧洲航天局说,“智能1号”撞击时间和地点事先都经细致计划,为的是便于地面观测者通过望远镜观察撞击过程。全球职业和业余天文学家这次均获良机目击撞击过程,由地面观测者采集的数据和撞击图像将在未来几日提供给世人。

  负责“智能1号”探险任务的科学家伯纳德·富万说,“智能1号”上的X射线分光计和红外线帮助科学家第一次获得月球表面钙和镁等化学元素的含量数据,描绘出了月球元素和矿物分布的最详细地图。

  他说,“智能1号”还观察了神秘的月球极点,并调查了未来值得探索的区域。同时。“智能1号”的测量还为有关月球生成和进化的理论收集了证据。

  成就二:离子发动机

  欧航局为探测器装备的太阳能离子发动机测试获得了成功。测试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其实是“智能1号”为期近3年的探月之旅最主要的任务。太阳能离子发动机可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再通过电能电离惰性气体原子,喷射出高速氙离子流,为探测器提供主要动力。

  太阳能离子发动机与传统的化学燃料发动机相比有不少优势。首先,它利用燃料的效率比化学燃料发动机高10倍,因此所需燃料不多。“智能1号”在太空中遨游近3年只需几十公斤燃料,这使得它有更多空间装载其他装备。而化学燃料发动机运转时,数以吨计的燃料几分钟便用完了。因此,“智能1号”太阳能离子发动机的测试成功表明,这种新型发动机有望成为未来星际旅行的主要动力装置之一。

  成就三:施惠后来人

  当然,“智能1号”还有一项无法估量的影响,即重新点燃了人们探索月球奥秘的热情。富万在接受美国Space.com网站采访时说,“智能1号”是即将升空的一系列月球探测器的先驱。他指出,今年7月,第八届国际月球探测与利用大会发表《北京宣言》,宣言中要求各国应从头至尾记录探月行动计划,并合作在太空和地面观测月球撞击,因此“我们将向其他人传递经验”。

  另外,“智能1号”的创新还包括一套全新通讯系统、新一代太阳能电池板和一套传感和扫描设备,还在飞行过程中成功实现了空间激光通信联络。

  在月球“葬身”的探测器

  1、1959年,前苏联研制的“月球2号”在飞行33小时后抵达月球,但在着陆时坠毁。

  2、1962年,美国研制的“漫游者4号”准备给月球拍张照,却坠毁在月球表面。

  3、1964年至1965年,美国研制的“漫游者6号”、“漫游者7号”、“漫游者8号”和“漫游者9号”在任务完成后,撞击月球完成使命。

  4、1965年,前苏联研制的“月球5号”、“月球7号”和“月球8号”在发生技术故障后撞上了月球。

  5、1966年至1967年,美国研制的5个测绘用探测器完成任务后在月球上坠毁,成功避免成为太空垃圾。

  6、1969年至1971年,前苏联研制的“月球15号”和“月球18号”分别绕月飞行52圈和54圈后在月球表面坠毁。

  7、1990年,日本发射月球探测器“飞天”。1993年,“飞天”撞击月球后结束它的历史使命。

  8、1999年,美国宇航局“月球勘探者”探测器曾撞击月球找水。

   空间探测器归纳起来大致有5种“归途”可供选择。

  一、“浪迹天涯”。以美国“先驱者10号”探测器为例,1972年升空的这个“先驱者”率先穿越小行星带,成功到达木星附近并获取其图像。2003年已飞出太阳系的这个人造天体中断了与地球的联系,开始“漂泊”。

  二、“粉身碎骨”。20世纪60年代初期发射的几个美国“漫游者”系列探测器都以撞击月球的方式结束了一生。

  三、“无限期驻守”。2004年1月先后登上火星的美国“勇气”和“机遇”号火星车,空前广泛、细致地实地考察了火星。待其工作能力消耗殆尽后,两辆火星车将永远伫立在火星上度过余生。

  四、“荣归故里”。1970年发射的前苏联“月球16号”探测器,在航天史上首次实现在月球上着陆、采集月岩样品并返回地球。

  五、“水深火热”。2003年9月,俄罗斯“进步M1-10”货运飞船与国际空间站分离后,坠入地球稠密大气,在摩擦燃烧中大部分化为灰烬,其残片落入太平洋。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