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解放新论:当前有无必要再提"师道尊严"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0:22 东方网

  问:在我国历史上,老师具有“天地君亲师”的荣耀地位,“师道尊严”在教育过程中有着独特的作用。但从目前情况看,老师的权威性似乎有下降的趋势。比如,学生见到老师不打招呼,问完问题不道谢的现象屡见不鲜,给老师起绰号,甚至公然在课堂上顶撞老师的事情也屡有所闻。对此,许多人多少有点怀念以往的“师道尊严”。那么,当前有无必要再提“师道尊严”?

  ———宁波谢云芳

  答:就我个人观察,当前在教育和教学中存在的部分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与“师道尊严”的缺失不无关系。从道理上说,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权威,教育的特征之一就是具有较高的道德能力。教师是代表道德的权威,是社会道德和社会文化的促进者。具有尊严的教师,是具有尊严的教育的载体。师道不被敬重,社会的道德教育就缺乏感召力。因此,我们有必要再提“师道尊严”。

  在这一基本认识得到明确的前提下,我们不妨重新审视“师道尊严”的具体内涵。一般来说,师道尊严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是“师德”。教育是具有爱心的人所从事的事业,“以善先人者谓之教”。只有具备了善的品质才可教育他人。所以,师德是教师受人敬重的前提。

  二是“师尊”。“礼者,所以正身也;师者,所以正礼也。”“礼”是用来矫正人的思想行为的,是维护社会安定的根本,没有教师,“礼”的这种作用便很难实现。“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贵师而重傅,则法度存;国将衰,必贱师而轻傅,贱师而轻傅,则人有快,人有快则法度坏”。教师的地位和作用,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国家兴盛,必定使教师受尊重、有地位;教师受尊重,国家的法律制度就能得到保存。所以,尊师重教,事关国家的兴衰存亡。

  三是“师威”。师有德,道有尊,师道之尊就体现为一定的威信和威严,令人信服和敬畏。树立教师的威信和威严,是“传道、授业、解惑”的必要基础,而学生学会敬畏也是其学习知识、崇尚知识的基本前提。老师受到尊敬,真理才会受到尊重;真理受到尊重,民众才懂得敬重学业。从这个意义上说,敬畏老师就是敬畏知识,崇尚真理。

  “师德”、“师尊”、“师威”是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三者相互依托、相得益彰。离开“师德”、“师尊”来刻意追求“师威”不仅是不可取的,也是不可能的。“学高为人师,身正为人范”是“师道尊严”的伦理基础,是教师的人格魅力之所在,良好的“师德”是维护“师威”的前提条件。重提或再提“师道尊严”,绝不是鼓吹唯师独尊式的专制教育,更不是提倡非人道的体罚学生,扼杀学生个性和创造性。

  当前,教师的道德教化功能日益弱化,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也受到了影响。许多人在质疑教育产业化和应试教育体制的同时,对教师的品格和形象也产生了疑惑。“师德”受到质疑,“师尊”难以为继,“师威”日渐失落,这不仅是教育界的问题,更是需要引起全社会重视的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说,重提或再行“师道尊严”,有助于弘扬尊师重教风气,重塑教育和教师的人文职业精神,重建社会的道德秩序。在全国上下正在努力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时候,提倡“师道尊严”无疑更加具有现实意义和积极作用。

  提倡“师道尊严”,要有具体的行动。首先,应加强师德建设,维护榜样的尊严。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是求知求真的榜样。学生“亲其师则信其道”,教师必须慎独自律,做好学生人生的引路人。其次,作为社会公共权力主体的政府应有责任为“师道尊严”保驾护航。政府的责任在于制定恰当的制度和规则,保证师资队伍的优质,保障教育的公共性,避免功利主义和拜金主义的腐蚀。第三,师道有尊严也需要全社会的通力合作。舆论导向对“师道”能否有“尊严”影响深远。应当看到,舆论是把双刃剑,它可以维护教师队伍和教育环境的纯洁,也可以让教师“斯文扫地”。所以,全社会有必要关注教师的职业形象,维护好教育的声誉。 (作者:上海应用技术学院 黄燕)


作者:黄燕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