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宽泛介绍中国难满足需求 瑞士兴起中国生意学堂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3:44 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9月4日电 “了解中国就将有可能拥有一个更大的事业机会”,这成为越来越多瑞士人的信条,也使与中国有关的信息和教育受到了更多瑞士人的关注。为瑞士人提供国外经济法律现况、文化背景、经营方法和生活习惯等培训的瑞士机构也将经营重点更多地转移到了中国。为了满足客户不同层次的需求,该类机构在创新上下了很多功夫。

  据瑞士Swissinfo网站消息,国际商业学校(School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就是这样的一家培训机构,在瑞士是进行出口业务培训的主导者。国际商业学校负责人之一的Rolf Luethi先生向Swissinfo的记者介绍了这类机构的情况。

  中国“广”而“泛”的介绍不再吸引瑞士人

  刚进入中国的跨国企业和瑞士商业人士,过去对中国政府法制、法规的执行情况与中国总体的情况比较关心,而随着法治进程以及在WTO主导下与国际充分接轨的今天,培训的重点更多地转移到了细致的层面上,瑞士人对深入实用的技巧及中国文化更感兴趣。

  国际商业学校每年举行两次题为“中国采购及销售”的基础研讨会,短短一天的课程,介绍内容极为“广泛”,其中有中国的总体概况、现行经济发展及法律情况、瑞士人进入中国市场的可能性、选址和投资要点等内容。

  最近参加这个课程的人数在不断的减少,如以上所述,他们已将兴趣重点转到了更实用与细致的层面上。

  “与中国建立成功生意关系”及“中国之道”研讨会爆满

  瑞士人在多年与中国的交往过程中嗅到了中国社会中“关系”的重要性,所以最近推出的“与中国建立成功生意关系”的课程受到了大家的欢迎。

  “与中国建立成功生意关系”是由一位加拿大人主讲的,他介绍了自己在中国多年的成功与失败经验,在如何与中国人用正确的方法沟通以及如何与中国生意伙伴谈判的技巧上有独到的见解。

  另一个名为“中国之道”的课程学员爆满,这个课程在今年八月底才推出,课程深入地介绍了中国人的文化礼节,由一位在瑞士工作和生活了十多年的中国人刘晓光进行介绍。

  课程讲解了中国的基本礼节和风俗,如“什么能做 ”和 “什么不能做”;被邀请时要注意的礼节;中国人对颜色的理解中国人对“准时”的概念等。

  其他比较专业性的课题,如“中国快速供应与物流”及“进口及出口产品到中国需要强制认证CCC”等课题因较为专业,所以参加的人员目的性较强,人数较为稳定。

  受“关系网”吸引 瑞士 “中国通”们频频参加培训

  参加培训的学员有三类人士,一类是企业家,特别是与中国业务有关的企业家;一类是管理人员,他们现在正在或将来准备做与中国有关的工作;一类是培训和顾问业的同行,希望对同行的情况有所了解或找到一些目标客户群。

  很多对中国非常了解的“中国通”,虽然他们在改革开放前就到过中国,一直对中国的历史和文化有所研究,或者在中国生活过多年,伴侣是中国人...在这里却还经常能发现他们的踪影。

  是什么吸引他们呢?除了求知的欲望外,“关系网”是吸引他们的主要原因,瑞士人对“关系网”的重视程度不亚于中国人。

  另外,参加培训的女学员相当少见,女学员的人数一般低于总学员人数比例的5%,有时甚至见不到一位女性。女性参加管理方面课程的极少,参加行政类课程的会多一些。这可能是受瑞士过去的社会制度影响,出于社会对家庭的保护,支持女性照顾家庭与培育子女的义务。所以长年来,大多数女性也习惯于充当男人背后的角色。

  印度课程同样受欢迎,“中国”与“印度”谁更重要

  在国际商业学校学习印度生意经的人也在大大增加,到底瑞士人更偏向于选择印度还是中国呢?Rolf Zuethi先生的观点是:这不是印度“还是”中国的概念,而是印度“和”中国的概念。

  印度和中国是两个不同性质的国家,同样人口众多,中国在总体经济、劳工技术成熟度、生产能力等方面比印度有优势,而印度在国际化语言能力和电脑技术等方面较中国而言更有优势,这是两个同样有吸引力的市场,国际性公司不会错过任何一个。(记者Shirley Sun)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