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慈善捐赠为何喜爱"绕过政府"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4:22 云网

  7月下旬,台风“碧丽斯”肆虐粤北后,一场民间捐赠的热潮在珠三角兴起。相对于市场第一次分配和政府税收调节的第二次分配,这种自愿慈善行为被看成是第三次分配。绕过政府,直接把物资发送到灾民手中,成为今夏这次救助热潮的最大特点。民间慈善组织“天生的透明和高效”,在今年夏天的捐赠热潮中得到了应验。(9月1日《第一财经日报》)

  这一救助浪潮在以新闻的形式被报道之后,又在公众话语平台引发了一阵舆论浪潮

:“绕过政府”直接捐赠灾民的方式,获得了公众的如潮好评和高度青睐。诚如专家所言,这体现了一种对公共权力信任的弱化:既是对半官方的慈善组织的不信任,也是对受捐地方政府的不信任。毋庸质疑,一起又一起的雁过拔毛乃至私吞瓜分事件,堆积起了公众强烈的不信任感,而不信任感又耗散了公民的捐赠热情。

  那么,接下来的问题,是否就是政府慈善组织应该通过各种努力提高自己的公信力,从而激发公众的慈善热情呢?首先这必然是很难做到的,其次,就算做得很好,在“强政府—弱社会”模式下,也不一定会被人们理解,因为慈善说到底是一种权利而非义务,而权利对“无所不在、无所不能”的权力必然会保持必要的警惕,这种警惕会制约或阻止他们以捐赠的方式来行使自己对个人财产的权利。这个意义上,慈善事业本身就该是“绕过政府”的。

  社会学知识告诉我们,有些事情是政府组织或私人企业所“不愿做、做不好、不常做”的。就慈善而言,企业可能成为捐赠者,但肯定不会以慈善组织的面目出现,因为这没有利润可图,因此,市场是“不愿做”慈善组织的,市场没有为慈善组织预备面包;那么政府呢?政府是不适合做,是“做不好”,因为强大的权力对捐赠者权利始终是一种潜在的威胁,只要权力愿意,就可以随意改变捐赠者的捐赠意图,这是捐赠者所不愿看到的。

  通过市场得不到面包,通过政府又得不到信任,在传统的由市场与政府构筑的二元分立世界里,慈善组织显然是找不到“家”的。在市场的“第一域”和政府的“第二域”之外,需要开辟一个社会的“第三域”(也称“第三部门”),慈善组织就应该属于这一空间,它既是“公共组织”,同时又是“非政府”的。“绕过政府”的民间直接捐赠正符合“第三域”特征:因为它是非市场的,所以它不热衷于为其股东或老板孜孜逐利;因为它是非政府的,所以它能充分尊重和维护捐赠者权利。

  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是,政府与市场组合而成的二元分立格局,正开始向政府、市尝社会三元分立格局转化。有人甚至主张,市场经济领域能自行解决的事务由市场解决;市场解决不了的可以由社会组织进行调整;社会组织也解决不了的再由国家干预。“绕过政府”的民间直接捐赠受到公众的肯定和欢迎,说明一向被轻视的社会的“第三域”正在勃兴。我们需要做的只能是顺应这一趋势,把圣洁而高尚的慈善事业交由民间承担。

  [作者:舒圣祥]

  责任编辑:一丁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