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启德”帮网瘾少年找回生活目标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4:55 新民晚报

  本报记者陆梓华

  “我儿子于明考进职校动画设计专业了!”新学期伊始,记者接到读者柳女士的报喜电话时,有着意外的惊喜——是什么样的力量,把一个曾扬言“要杀了妈妈”的网瘾少年拉回了健康成长的轨道?

  昨天,柳女士母子带着记者来到创造“奇迹”的地方——闵行区启德学校。

  第一次受到表扬

  于明1岁时,生父因车祸身故,柳女士带着他辗转长春、深圳、杭州、宁海等地。继父的冷漠让于明感觉被家庭“抛弃”,从小学开始他便迷恋网络游戏,一次次离家出走,因多次争执甚至扬言“要杀了妈妈”“有她就没我”。柳女士为此离婚带着他来到上海,那是2003年。此后两年多,行为日益乖张的于明没少让市、区青保办、街道派出所等有关单位工作人员以及就读的闵行区某中学老师操心。他多次出走,言语偏激,甚至因偷窃手机被当场抓获……

  去年8月,经过本报与市青保办、闵行区青保办、教育局多方协调,于明被送进闵行区启德学校接受工读教育。

  “当时,他就像一个‘植物人’,对所有人都不理不睬”,校长薛妙忠坦言,那时大家对能否教好于明心里都没有底。但老师们相信,“没有发展不了的学生,只有尚未发展的学生”。班主任许涛看上去像个大男孩,却有着11年工读教育经验。为了让于明接受新的环境,消解他对老师的敌对情绪,许涛开始“想方设法”表扬他——于明主动铺好床铺,许老师会说“嗯,不错,你的动手能力真强,不用老师叮嘱就做得那么好”。刚进校时,于明英语测验10分都不到,老师们似乎并不在意,告诉他“只要你做,老师就很高兴”……和母亲的叹息和责骂相比,老师的“赏识教育”很快奏效。“老师,我是第一次听到表扬”,当于明主动把内心感受告诉许涛时,许涛知道,孩子的心扉渐渐敞开了。

  学航模笑得自信

  好景不长,入校一个多月后,于明爱说谎、好争斗的个性一点点暴露出来。他常常炫耀自己在网络世界的“江湖地位”,看不起周围同学。长期生活在虚拟的幻想中,他有时很难分清自己哪句是真,哪句是假。渐渐地,他被同学们排挤出“圈子”之外。

  此时的于明,再次把自己封闭起来,重新回到了网络世界。许老师发现后并没有大声批评他,而是不动声色地找班干部谈话,“强制”班干部们抛开情绪,和他结对。中秋节夜晚,因一个误会,班长小吴和于明发生了严重的肢体冲突。老师赶来后,先是要求小吴向于明道歉,又拿来月饼为于明找“台阶”下:“你看,小吴已经道歉了,你是僵在这儿,还是接受道歉,和我们去过中秋节”。那晚,许涛帮于明拿来蚊香,陪他说话,而接下来几天小吴和其他班干部“不计前嫌”地给于明补课。

  为了发挥于明特长,帮他在同学中树立威信,老师安排他进入校航模组。略有基础的他很快成了骨干。“看,这是我做的航模!”指着校园橱窗里的照片,现在的于明笑得很自信,并且时不时冲着相熟的老师打招呼。

  回老家解开心结

  在交流中,老师发现,于明一直不相信父亲去世了,总觉得那是母亲为离开老家长春找的借口。趁着元旦,老师建议柳女士带着于明来一次“寻根之旅”,回老家感受亲情的力量。春节假期,亲朋好友团聚一堂,大家有意无意地说起柳女士独自抚养于明的辛苦,于明都听在了心里。在老师建议下,柳女士也渐渐改变了打骂的教育方式,不再将儿子锁在家里,趁休息日常常带着儿子出门放风筝、郊游,母子之间笑声多了起来。

  寒假结束回到学校,老师们惊喜地发现,于明口中的“那个人”被“妈妈”的称呼所取代。在一次“三八节”感恩活动中,于明的一段话让妈妈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妈妈,我这健康的身体是您给的……您一次次把我带回家,我看到了您的白发和皱纹。我没有给您带来幸福,妈妈,请原谅我”。

  亲情、自信、生活目标,在老师们的引导下,于明带着这3件“珍宝”上路了。捧着录取通知书,他认真地告诉记者,“我的心愿,就是让妈妈过得好一些”。

  (于明、柳女士均为化名,本报从2003年起曾多次报道,详情可查询新民网www.xmnext.com)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