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当“小皇帝”遇到“小公主”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4:59 锦州日报

  一个婚礼——“两个人的婚礼六个人忙”

  “结婚是我们自己的事。”采访中,几乎每个“80后”们谈到自己的婚礼都会这么说。这句话理论上是正确的,但是现实中少了兄弟姐妹的独生子女的婚事多半成了六人婚礼。

  “就一个孩子,人生大事,能不管嘛!”小张即将告别单身岁月,婚期将近,他的父母这样对记者说。1978年出生的小张和1982年出生的女友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只有一根独苗,只有一个千金,谁都想把婚礼办得风风光光,但是目标一致并不意味万事顺利,相反恋爱中从未发生的矛盾都暴露了出来,摩擦与争斗在所难免。为了婚礼,女孩子掉下眼泪,小张心里有说不出的苦。

  谁不难呢?他和女友加双方父母的六人会议不知开了多少回,商量婚事细节。可多半一顿饭吃完了,关键协议一个也达不成,他俩在一旁干着急,只要能在一起,那么多讲究干嘛。父母更是理直气壮,就一个心肝,人生大事要慎之又慎。

  结婚就结呗,怎么弄出这么多名堂,小两口搞不明白,甚至觉得父辈的想法有些可笑。比如:聘礼是一万元好还是两万元好?小张的父母认为,聘礼只是个形式,一万元足够。可是未来的老丈人老丈母娘不以为然,现在都要两三万元,一万元怎么说得出口。

  两三万?!小张吓了一跳,小张的父母得知后即刻拍案而起:决不可能!僵持来僵持去,父母齐声通牒:如果女孩继续坚持,不要她也罢!小张顿时像泄了气的皮球。

  谁又舍得了谁呢,当晚夜深之后,小两口通电话,两人都碰了钉子,说着说着情绪低落起来,相互听着电话那头的哽咽。既然自己说服不了,只得牵线搭桥,让双方父母坐在一起谈。最后还是父母出面,召开六人会议,取中庸之道——一万五!

  晕,小张叫苦不迭,结个婚怎么这么费劲儿!

  事情还远没有结束:女孩要带什么样的嫁妆?婚纱照在哪家拍?休婚假是养精蓄锐还是旅游?客厅的电视要等离子还是液晶?家里养狗还是养猫……结婚,太多的问题要面对。于是两个人琐碎的选择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虽然能不上升到六人会议讨论的问题,尽量私底下协商,但是随之而来的是,小张的选择往往被否决,摩擦斗嘴时有发生。办喜酒还有两个月,小两口的生活方式完全改变。婚姻本就是一个问号接一个问号地解决,独生子女只不过把问号变多了而已。

  两人之间——“凭什么我要迁就你!”

  两个人的日子该怎么过?采访中有人说“独生女对独生子”是最麻烦的一对,理由是作为原来家中说一不二的人物,他们很少对别人屈服,因而矛盾和争吵不可避免;双方都在索求对方给爱多一些,结果发现对方都太自我了。

  “凭什么”这三个字大概是采访中记者听到“80后”们谈到另一半时最常用的口头禅。刚刚结婚的小丽就这样说:“凭什么我要伺候他呀!家务少,基本一人一半,我负责洗衣服,他负责倒两个垃圾桶的垃圾。平等互利!”

  平等合作的持家理念并非见诸所有“80后”家庭。在一所中学工作的小田和小刘就度过了相当漫长的“磨合期”。结婚后两个人第一次做饭,身为主妇的小田亲自下厨炒鸡蛋。她总觉得炒鸡蛋应该多放油,于是炒鸡蛋变成了油泡鸡蛋。丈夫小刘不买账,丢下筷子:炒的什么呀?太难吃了!

  ——这可是我第一次做饭,你一点都不领情!——第一次也不能做得那么难吃?!——那你自己做?!你也不会做,凭什么说我的不是……

  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小刘告诉记者,谈了6年恋爱,到了结婚前是吵架的最高峰,那时价值观念突然出现分歧,家庭问题又不断涌现。婚后一段时间感情相对稳定,吵架虽免不了,但大家都约好再吵架晚上也要回家。吵得多了,也知道对方忌惮什么,也都留有余地,给对方下台阶,也更了解对方了。

  四位老人——“不用指望他们照顾我们,自己照顾自己就不错了。”

  “都有做饭恐惧症”,一位家长这么评价自己刚刚结婚的女儿和女婿。我们身边的确存在着很多在婚后面对柴米油盐无所适从的独生子女夫妻,他们把有限的收入花在了买快餐、进饭店上,有的则长时间在父母家蹭饭吃。

  一位结婚已经半年的朋友告诉记者,他们结婚到现在只是偶尔在周末开开伙,一般每天下班他都直奔到岳父岳母家的公交车。“老婆在娘家蹭饭吃,我也得过去。”他告诉记者,他家的煤气从结婚到现在只用了16个字。原来,他和妻子都很忙,中餐在单位自行解决,晚上吃饭的时候则多在丈母娘家搭伙。两人来了兴致的时候,也偶尔会下厨弄上几个菜,不过这样的时候极少。“工作在外面,吃饭在外面,家似乎只成了睡觉的地方。”他说。

  如此依赖父母,对独生子女家庭来说,最麻烦的就是碰上双方的父母互不相让,互相怄气,小两口夹在中间左右为难,备受煎熬。

  对于小王夫妻来说,最忙最累是过节的时候。“80后”出生的他们已经结婚两年了,他妻子的父母在外地,逢年过节当然希望和他们两口子团圆庆祝,为难的是他父母膝下也只有一个孩子。他和妻子本来建议两家老人一起到他们家里过节,但双方老人好像互相较劲似的,一概不答应。两夫妻无计可施,只好迂回一下,逢年过节的时候,中午去一家,晚上去另一家,别人在家里放松娱乐的时候,他们俩却风尘仆仆地赶往车站。

  矛盾进一步激化,等小王的妻子怀了小孩,两边的老人一下子都赶来了,婆婆说要照顾儿媳和孙子,母亲说要照顾女儿和外孙。两位老太太个性执拗,如针尖对麦芒,时不时有战争爆发。好不容易孩子生下来,两位老太太才一致把一腔热情转移到照顾孩子上,不再以斗气为乐趣了。

  小王说,独生子女家庭比较特殊的一点是,老人们只有一个孩子,夫妻两个需要照顾是四个老人的情绪,而双方老人往往很难达成一致,就埋下了矛盾的种子,说不定哪一天就会爆发。

  (文中人物多为化名)

  编后话——学会包容

  上世纪70年代末,为缓解人口压力,提倡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孩子。1979年,第一批610万孩子的父母领取了独生子女证。1980年之后,独生子女逐渐成为生育的主流。

  因为成长过程中所体现的一些共性,譬如所谓“自我”、“自私”、“自闭”、“自恋”之类,曾几何时一顶叫做“小皇帝”的帽子被扣在了独生子女们的头上。多数独生子女都是父母的“心头肉”,比较容易以自我为中心。如果“小皇帝”遇到“小公主”,他们可能要面对角色适应的问题——过去都是家人围着自己转,如今要互相照顾甚至更照顾对方了。由被照顾到照顾人,这就牵涉到双方的适应调整问题。

  从一个家庭跨越到另一个家庭,在生活的点滴中,身为独生子女的他们开始学会修补自身的弱点。

  一位好友告诉记者:每当和丈夫发生矛盾时,她会不自觉打电话向父母诉苦。后来她才意识到,这种从小养成的习惯有时会不自觉葬送自己的家庭。“我从来没有想到过,自己传递给父母的都是丈夫的负面信息。三番四次,当我和丈夫再发生矛盾时,父母就会根据我在他们脑海中勾画的负面形象,帮我做出错误的判断。”身为独身子女的她是在一次又一次的争执中逐渐学会理解和接受。她说,组建家庭,不仅要孝顺双方的父母,更要智慧洒脱,而这一点,需要的是学会包容。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