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 引领毕节科学发展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4日19:25 新华网

  新华网贵阳9月4日电(新华社记者黄勇)毕节是一片神奇的土地,曾创造了璀璨夺目的历史文明。但现实与历史存在着巨大的反差。1988年,毕节地区人口密度由建国初期的每平方公里79人增加到219人,加上土地贫瘠,加剧了乱垦滥伐,导致水土流失,这里陷入了“人口膨胀——粮食短缺——生态恶化”的恶性循环。毕节地区年水土流失量达9165万吨,相当于流失30万亩耕地的活土层。人民生活相当贫困,当时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226元,人均占有粮食192公斤,农村贫困人口312.2万人,贫困发生率57.6%。

  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了贵州省毕节“开发扶贫、生态建设”试验区,挑战人口膨胀、生态恶化、经济贫困三个难题。17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在8个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及其专家顾问组的指导和帮助下,毕节试验区扭住“开发扶贫、生态建设、人口控制”三大主题不放,探索出有效控制人口过快增长、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之中,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道路。

  以开发带扶贫 把钱用在“刀刃”上

  扶贫是试验区的首要任务。毕节试验区层层建立领导小组,坚持以开发促扶贫。党政领导和党政机关均要联系数量不等的农户,不帮农户脱贫就不能脱钩,脱了贫也不能断线。

  无偿扶贫是一个“黑洞”,扶贫贵在扶志扶本。试验区从机制上打消贫困农民指望无偿救济的依赖思想,将无偿使用扶贫资金改为有偿滚动使用,增加了贫困户欠账还钱的压力,提高了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

  织金县用财政扶贫资金为贫困户无偿提供两头母猪,母猪产仔后,抽取两头仔母猪提供给下一贫困户喂养,实行滚动发展。扶持贫困户发展种植业也采取类似办法,扶贫资金一年滚动一次。2004至2005年,全县扶贫投入6000头母猪,3000户贫困农民受惠。

  纳雍县2002年在老凹坝乡大寨村试行贫困户贷款财政贴息制度,用2.14万元扶贫资金贴息,帮助32户农户贷款29万元种草养牛,户均养牛6头,人均纯收入1300多元。近两年,全县共为贫困户贷款贴息150万元,帮助贷款3000万元发展种养业;设立300万元农业贷款风险抵押金,拉动农业贷款3000万元,发挥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加大科技扶贫力度,完善水、电、路、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试验区各地因地制宜,开创了多种开发扶贫模式。经济发展型、政府推动型、公司带动型、科技示范型、能人拉动型等模式纷纷涌现。

  寓生态建设于经济开发 生态与经济效益相辅相成

  过去经济建设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结果毕节地区是“生产到(山)顶,灾害临头;天晴闹旱,雨过成涝”。从大自然的惩罚中清醒过来的毕节人民,坚持生态优先的原则,明确林业和水土流失治理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先后实施了“长防”“长治”、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援助的“3356”、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和贵毕公路水土保持示范区等重点工程。

  “3356”工程从1988年底开工建设,到1994年全面建成,共完成造林52.96万亩,目前,项目区林木全部郁闭成林。

  “长治”工程实施10多年来,336条小流域实现了综合防治,防治面积达7626平方公里,占全区水土流失面积的45.3%。水土流失严重的纳雍、织金两县,通过实施“3356”等工程,森林覆盖率分别由3.6%、8.3%上升到25%和43%。

  2000年以来,试验区累计完成退耕还林262.4万亩,覆盖8个县市、241个乡镇28.2万农户,按退耕还林政策兑现8.23亿元。

  生态建设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试验区粮食产量从1999年退耕还林前的222万吨提高到2005年的247万吨。“坡改梯”1亩相当于增加2分地,全区“坡改梯”相当于增加10万亩地。年减少水土流失量2100多万吨,相当于少减少7万亩耕地的活土层。

  人口控制变罚为奖计生工作以人为本

  以前多生一个小孩就要多增一份地,这是造成乱垦滥伐现象的源头。试验区首先在金沙县实施“人地挂钩”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坚持新增人口不增地,死亡人口不减地,娶不增地,嫁不减地,超生收回承包地,靠制度激励少生和约束超生,受到广大农民拥护。

  变罚为奖,试验区制订了农村独生子女户、二女结扎户“两户”奖励政策和独生子女、二女的抚育、保健、入学等优惠政策,启动了少生快富养老保障行动计划,在“两户”到60岁才按月发放保障金的基础上,新增“即扎即奖”激励措施,2005年全区投入70多万元,兑现了350户。纳雍等县除给予3000元一次性奖励外,从结扎之月起,每月发50元生产扶持费,直至60岁转入国家规定奖励阶段。

  17年的科学发展,交出了优良的“成绩单”:2005年与1988年建立试验区时相比,毕节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率从19.91‰降到8.59‰,符合政策生育率从36.8%提高到85.02%;森林覆盖率从14.94%上升到33.92%;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到231亿元,增长4倍多;财政收入增长到34.8亿元,增长10倍多;农村贫困人口从312.2万人降到59.8万人,减少80%,贫困发生率从57.6%降到8%;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26元增加到1876元,增长7倍多;人均占有粮食从192公斤增加到366公斤,当年全区8个县中的6个贫困县已经全部越过“温饱线”。(完)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