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防弹公厕亮相中关村引争议 |
---|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01:06 华夏时报 |
日前,价值80万元的防弹厕所亮相中关村广场。据了解,该厕所为美国“9·11”事件后的产物,是作为反恐措施的一部分所生产的系列公共安全产品。厕所自重15吨,其表面足以抵御普通的TNT炸药在内部引爆而不会威胁外部物体安全。 公共资源的非典型浪费 很显然,在我国这个相对还算安全的国度,普通市民对公厕并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简单地说就是:只要“方便”,何需防弹!无疑,市政部门这种未雨绸缪防患未然的做法对市民来说过于“超前”,让人难以消受。值得一提的是,据相关报道,我国许多城市的公厕都或多或少存在缺口问题,尤其是在城市的中心地区以及繁华的商业地带,这种缺口就更加明显。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城市却不重视提高公厕的数量反而过分强调提升公厕的“质量”,打造所谓的“公厕名片”,公厕规划建设朝着高标准、超豪华、多功能等目标迈进。一大批景观性、五星级公厕拔地而起,前不久海南省竟然宣称将投资3500万元建设150座豪华公厕。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是最佳的资源配置方式。防弹厕所如果置于伊拉克或者以色列等中东国家或许它能充分发挥其功能,而置身于北京街头的它虽空有“屠龙之技”却“无龙可屠”,这无疑是巨大的浪费。在城市公厕缺口巨大、建设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有关部门却没把大量的公共资源用在刀刃上,而是投放在公共效益欠佳的设施上,而且北京市市政管委曾在2004年发文叫停豪华公厕严防形式主义,这不得不让人怀疑有关部门推举防弹公厕的初衷。 与权力部门常把公共资金糜耗于吃喝送请备受诟病不同的是,防弹公厕的巨额花费是以改善公共设施的名义购置的,因此往往为政策所允许并占据道德制高点。但在实质上,两者却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可归为公共资源的非合理或者说非优化使用。如果把吃喝送请的耗费称为典型浪费的话,那这种把有限公共资源消耗在社会效益不佳的公共设施上则是一种非典型浪费。与典型浪费相比,这种非典型浪费具有隐蔽性和公益性,但其危害却更甚。无疑,对这种非典型浪费我们必须予以更多的关注。 ⊙傅毅飞(湖南教师) 不宜过分苛责防弹公厕 “防弹公厕”,看起来是有些“中看不中用”。试问,假如我是恐怖分子,我会专门跑到这个防弹公厕里放个炸弹吗?而且,这个厕所价值不菲,90万元相当于4所希望小学的总造价了,但是,防弹公厕真的一无是处吗? 其实,“防弹公厕”与以往的“天价厕所”是有本质区别的。记得某市某区曾向外界宣布,决定修建20座单价300万元的公厕。显然,这种“创卫”的做法有欠妥当,说得不好听一点,这是一种公益事业的异化。然而,现在的这种“防弹公厕”并没有大量普及的趋势,只是作为一个样本,在中关村摆个样子而已。“防弹公厕”不只是一个单纯意义上的厕所,而是高科技产业的象征,是一个标志性建筑。 批评“防弹公厕”,认为其不具任何价值的人,多少有些短视。今天的“防弹公厕”,它会不会引领未来的“厕所革命”,公厕的防弹技术,又会不会被应用到其他建筑,这一切,恐怕也不能急于否定。此外,据我所知,尽管“防弹公厕”是美国9·11事件后的产物,但其主要功能却不仅仅在于防弹,它还干净、卫生、环保、节能,媒体相对片面的报道多少误导了公众的注意力。 厕所,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水平的体现。对于许多城市掀起的“天价厕所”、“豪华厕所”之风,我们应该杜绝,但是,对于厕所革新方面的实践、创新和研究,却不宜一棍子打死。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厕所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厕所,是一个城市的文明窗口,然而,一直以来,我们国家污秽的公厕一直遭人诟病,为了扭转“脏厕大国”的国际形象,在繁华的中关村弄这么一个“防弹公厕”,也并非没有必要。“防弹公厕”作为一种新事物,其实验价值要远远大于实际价值。 ⊙林金芳(江西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