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评论:给教材循环使用一点“掌声”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09:20 四川在线

  从秋季新学期开始,上海600多所初中将试行音乐教材循环使用工作,音乐课本不再被学生永久拥有,而是在高低年级学生间循环使用,所需教材费用将由政府埋单。(《人民日报》8月30日)

  对于教材循环使用,我们当然是拍手称快,为之欢欣鼓舞,这可以说是我们多年以来的“梦想”,正如歌中所唱的“等了好久终于等到今天,梦了好久终于把梦实现”。而事

实上,循环使用教科书是很多国家的中小学普遍采用的一种课本使用方法,教科书往往由政府出资,学校购买,作为公有财产让学生借阅连续使用以往。不过,中小学生每学期都使用新书,这已成为我国学校多年的惯例,虽然各方呼吁了多年,但依然是雷打不动。

  教材循环使用至少有以下几个重要的意义,值得我们期待。

  首先,经济意义。长期以来,教材费用占据着中小学生所交费用的最大的比例,而其巨大的利润空间也给少数“黑手”创造了腐败的机会,“教材腐败”已经成为了教育腐败的“重灾区”,教材腐败直接加剧了学生的费用负担,教材腐败也成为了上学贵的另一只“黑手”,而使用循环教材对学生而言,可以极大地减少教材所花费的高额费用支出,也同时可以从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其次,社会与生态意义。据了解,每生产1吨纸,就要消耗100吨净水、600度电、3立方米木材、1.2吨煤和300公斤化工原料。目前上海有100多万中小学生,以每学年每人用15册课本计算,每年使用的教科书约消耗4000吨纸张。而生产1吨纸一般要用去20棵大树,仅上海一地的教科书,每年就需砍伐大树8万多棵。倘若放在江苏其产生的效益也是十分明显的,江苏现在校中小学生数接近1100万,以每个学生每年两学期平均使用10册课本计算,一年要用课本约1.1亿册。按每人每学期课本平均重1500克计算,如果课本循环使用5年,可以节约165000吨文化纸。而放远全国,教材循环使用所产生的社会、经济、环保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总之,教材的循环使用所产生的重要社会、经济、生态效益是完全可以预见的,也是看的见、摸的着,意义重大,可谓前途无量,何乐而不为之呢?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