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叫人心疼的16岁少年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4:36 大众网-农村大众

  “我们乡初中,这几年一直让县高中‘刷光头’,更甭指望上大学。”河南乡亲老刘边叹气,边说起花大价钱送子进京读技校的原委。

  “唉!不瞒你说,孩子拿的是初中毕业证,可实际上只念到初二。问起书本,小学的加减乘除还没学全乎呢,到这儿可能行?”

  老刘很生气,一怪孩子们没出息,二怪学校走了下坡路。“普九”后,初中、小学之间没有硬碰硬的升学考试,老师对教务没以往上心了。再说了,有些教职员挖空心思从学生身上赚钱。教育收费“一费制”后,学校马上“另辟蹊径”,提出“封闭式管理”,要求学生住校,将食宿包给老师们经营。虽然床位挤、饭食差、价格高,家长却只有掏钱的份儿。此外,校方还有个罚款制度:上课迟到,罚1元;打架斗殴,罚5元;小偷小摸,罚10—50元不等……

  那还是记忆中的校园吗?曾经,妈妈攥着卖鸡蛋的毛票,带着改换门庭的希望,把娃儿送进课堂;曾经,县高中的校长们大暑天顶着日头,来这个号称“出秀才”的村庄做招生动员;曾经,乡亲们放鞭炮、放电影送走了一批批名牌大学生……

  如今,在“建设新农村”的召唤下,人们对农村的教育工作更寄予厚望———只有发展农村教育,办好农村学校,才能将巨大的农村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才能进一步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培养新型农民,建设好农村家园。近年来,国家加大了对农村教育的投入,可是,要改变农村教育落后的状况,还需要一个艰难的过程。当务之急,要强化制度管理。按老刘的话说,大人小孩,“紧箍咒”该念还得念。

  一是“把素质教育说得具体点儿”———要明确标准、检验成果。素质教育不是大撒把。给书包“减负”,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却不能减,基础文化教育更是不能松懈。农村条件有限,但天地广阔;国家支持,办学条件也越来越好。教育者若肯动脑筋、下工夫,完全有条件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好学生来。

  二是“老师不能总寻思当老板”———学校是教书育人之地,不是追逐金钱的名利场。要制定工资福利、职务评定晋升、学习进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鼓励和吸引优秀教师支援农村教育、服务农村教育、安心农村教育。同时要加强管理,严禁学校乱收费或以学生为对象进行创收。

  除了抓好基础教育,还要结合农村实情发展职业教育。老刘送孩子进京读书,一年至少花五六千块,整整两季庄稼钱。眼下,要普遍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应该整合资源,形成覆盖全国农村的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让农家孩子在家门口就能学技术、长本事,获得一定的劳动就业能力。

  小刘长得帅,穿上牛仔T恤,和城里孩子没分别。可16岁的他,正数负数还分不清,历史文学更无从谈起。城里恁大的孩子,已经能谈天文说地理、自己开博客了吧。望着他,心真的很痛。

  教育若有了天壤之别,缩小城乡差距将永远是个梦想。

  (曲哲涵)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