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综合 > 正文

买房,不要父母一分钱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09月05日14:52 新民晚报

  

买房,不要父母一分钱
首席记者晏秋秋本报记者曹刚

  最近,一家知名房地产网展开调查:年轻人买房要不要“啃老”。在参加网络投票的近万人中,超过7成投票者认可年轻人买房只能向父母伸手;不到3成人持反对意见,认为年轻人应该自力更生,不能动父母的养老钱。

  这家网站还在北京、上海、南京等5座城市做了另一项调查:现在年轻人用父母钱买房的现象普遍吗?北京回答“普遍”的人有84.85%,上海是82.01%,南京是86.00%,成都是74.16%,天津是87.71%。

  小张今年26岁,“新上海人”,月收入5000元左右,银行存款2万元,父母都在外地工作。

  在小张的心目中,他的“买房攻略”是这样的:30岁以后,在上海外环线以内,买一套三室一厅的房子,总价在80万元以内。

  “房子买好后,我会争取让父母来上海,和我一起住。但80万元房款,从首付到贷款,我一分钱都不会让父母出。”

  生活标准定得低些

  小张看不起那些买房时“啃老”的人:“父母养了你这么大,你已经工作了,赚钱了,还要父母出钱。他们的钱来得容易吗?别小看这10万元、20万元,这些都是父母的‘养老钱’啊。”

  读大学时,父亲曾不让他来上海就读,理由是“上海的生活标准太高了”。当时,小张口袋里只有1000元。“不过,我还是坚决选择了上海。我当时对父亲说,生活标准高,这没关系,我一顿饭吃两个大饼,也行。”

  小张从择业,“发挥”到了买房。“我看,那么多人‘啃老’,主要是把自己的生活标准定得太高。没有钱,那就不要去想什么市中心、内环线,不要想买什么大房间。买一套60平方米的,也能过。买一套单价4000元的,也能过。为什么要做那些不实际的事情呢?买一套房子,把全家人的钱都投进去了,值得吗?”

  小张已想好了,30岁之前,自己租房子住。“大不了我30岁以后再结婚,用时间换空间。”

  买房前可以先租房

  平时,小张经常浏览一些房产论坛。“我发觉,很多话都是那些‘伪专家’来迷惑年轻人的。比如,鼓动大家拿家长的钱买房,还说等房产升值了,再还给父母。其实,总共就这一套房子,卖了你住到哪里?再说,你的房产升值了,其他房子不也涨了吗?”

  按照小张的想法,用父母的“养老钱”,去“博”楼市升值,那是很不理智的。“大家算过没有,这样的风险有多高?万一房价下跌,父母的‘养老钱’赔了,那你怎么对得起父母?”

  小张与女友已相恋3年,到了“见双方家长”的阶段。但两人目前还没结婚,关键就是小张坚决不肯当“啃老族”。“我们两个已经商量好了,一切靠自己,家长的钱都不用。我们能买什么样的房子,就买什么样的。在买房之前,我们就租房。”

  在互联网上,诸多网友哀叹,自己也不想“啃老”,但买房的压力,让自己不得不如此。对这样的说法,小张不能认同:“孝敬父母,就不应做超越自己能力的事,更不该把父母拖进来。”

  不要给父母添麻烦

  其实,父母的“心甘情愿”,也让现实生活中出现了许多买房“啃老族”。

  “谁的父母不疼孩子?”小张说:“如果父母有1000万元,给你50万元、100万元买房子,那倒也算了。但父母只有10万元、20万元,那还是留给他们自己吧。”

  关于买房的事情,小张和父亲有过一次对话。半年前,小张的父亲要外出打工,到一个建筑工地当“包工头”,以便攒钱为小张买房。对父亲的好意,小张婉言拒绝了。当时,父子俩还产生了争执。

  “我做不到心安理得。”小张说:“父亲年龄已经大了,我对他说,不要再打工了,健康要紧。买房是我自己的事情,我能够解决。”

  小张说,自己算不上非常孝顺:“只是觉得,年轻人在买房子这件事上,要量力而行,不要给父母添麻烦。”

  【焦点关注】“啃友”语录

  ■“上海大多数年轻人,平均收入每月两三千元。从开始工作到凑够一套房的首付,如果不偷不抢不卖假药不中彩票,至少要5年,等攒够首付,老婆早跑了。”

  ■“5年前,我拿父母的积蓄付了首付款,现在房子价格起码翻了一番,我们全家都觉得当时的决定很正确。”

  ■“要懂得感恩,最好在产权证上签下父母的名字。买房拿不拿父母的钱还是其次,平时好好孝敬父母才是最重要的。”

  ■“在爸妈眼里,我花自己的钱,跟花他们的钱一样。他们心甘情愿为我们付出,只要看着我们下一代安稳。”

  ■“用父母的钱买房,实际上是家庭内部低成本融资。银行存款利息不高,房贷利息却很高,自家的钱内部运作比较划算。”

  ■“现在用父母的钱,将来父母需要时,我自然也会鼎力相助,不存在‘啃’掉养老钱的问题。”

  【焦点分析】子女买房“啃老”与孝心无关

  有不少网友认为:买房“啃老”不孝顺,也不道德。社会学家顾骏反驳:“不管自己买房还是靠父母支援,关键要让父母开心。这才是判断孩子是否孝顺的标准。只要父母给得开心,子女拿得安心,局外人又何必多心?更不要随便扣上‘不道德、不孝顺’的帽子。”

  符合传统

  父母辛苦一辈子,都在为子女打造安乐窝。顾骏认为,这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

  如今,父母不能亲手为孩子在城市造新房,但传统仍在,只是形式换成了支援买房。在中国的文化传统里,买房“啃老”,很正常。“有人喜欢拿西方年轻人的经济独立、租房结婚举例,却忽略了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文化传统。不要随便把西方的亲子关系来判断我们的亲子关系。”顾骏说。

  现实所迫

  除了符合传统文化,顾骏还提到了现实压力。

  一方面,房价始终居高不下,尤其是增长幅度太快,导致人心惶惶。“现在不买,怕以后更买不起。”另一方面,租房完全市场化,房价贵,租金也不便宜。再加上年轻人刚刚工作没几年,就该谈婚论嫁了。“两个人收入加起来,距离房款首付还差一大截。”顾骏说,“迫不得已,只好向父母求助。”

  父母也有现实压力:希望子女早日成家;首付款多付一点,房贷利息可以少还一点。

  反对强讨

  顾骏认为买房“啃老”无可非议,但他同时指出,具体操作时要量力而行,“反对孩子不顾家庭条件,向父母强讨硬要。”

  那些贫困家庭的父母,辛苦一辈子,手头也不宽裕,而且缺乏健康福利保障。“孩子要理解父母,不要动他们的最后一笔积蓄。如果在结婚时盲目攀比,非要家里拿出钱来达到不切实际的梦想,就会让父母身陷困境。这才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

  新民图表制图罗杰(图片来源CFP)


爱问(iAsk.com)

收藏此页】【 】【下载点点通】【打印】【关闭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